髋关节滑膜炎的评估包括病史询问(关注年龄、上呼吸道感染及外伤史)、症状表现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及关节活动受限)、体格检查(压痛、关节活动度及托马斯征)和辅助检查(超声可查积液、X线排除其他疾病、MRI清晰显示滑膜情况)。
一、病史询问
1.年龄因素:儿童是髋关节滑膜炎的高发人群,尤其是3-10岁的儿童,不同年龄可能有不同的诱因。比如,学龄前儿童可能因玩耍时的扭伤等外伤因素,或者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因素引发;青少年可能与运动损伤等有关。
2.病史情况:询问近期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因为部分髋关节滑膜炎可能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这是一种常见的诱因。同时,询问是否有髋关节部位的外伤史,外伤可能直接导致髋关节滑膜炎的发生。
二、症状表现观察
1.疼痛表现
部位:主要表现为髋关节周围疼痛,有时疼痛可放射至膝关节。儿童患者可能会出现哭闹,不愿意行走或站立,因为行走或站立时髋关节活动会加重疼痛。成人患者则会主诉髋关节部位的酸痛、胀痛等。
性质:疼痛可为隐痛、钝痛等,在活动髋关节时疼痛加剧,休息后疼痛可有所缓解。
2.关节活动受限:髋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收等活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儿童可能表现为不愿意屈曲髋关节,行走时呈跛行步态;成人则会发现穿裤子、下蹲等动作困难。
三、体格检查
1.压痛:在髋关节前方、内侧等部位进行按压时,可发现明显压痛,尤其是关节间隙处可能有较明显的压痛。
2.髋关节活动度检查:通过检查髋关节的屈曲、伸展、内旋、外旋等活动范围,可发现活动范围较正常明显减小。例如,正常儿童髋关节屈曲可达120°-140°,而髋关节滑膜炎患儿的屈曲活动范围会减小。
3.托马斯征(Thomas征):用于检查髋关节有无屈曲畸形。患者仰卧位,将健侧髋膝关节尽量屈曲,使大腿紧贴腹壁,腰部贴于床面,若患侧髋关节不能伸直,大腿抬起,即为托马斯征阳性,提示髋关节可能有病变,包括滑膜炎。
四、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可发现髋关节积液情况,髋关节滑膜炎时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积液,超声下可清晰看到关节腔内的无回声区,这是判断髋关节滑膜炎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相对简便、无创,可作为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
2.X线检查: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等非特异性改变。但X线主要用于排除其他髋关节疾病,如髋关节骨折、股骨头坏死等。例如,通过X线可观察髋关节的骨质结构是否正常,有无骨质破坏等情况。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可更清晰地显示髋关节滑膜的情况,能发现早期的滑膜炎症、积液等改变。对于一些不典型的髋关节滑膜炎病例,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不过,MRI检查相对费用较高,一般在超声和X线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才会考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