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真菌病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耳部瘙痒感(真菌刺激神经末梢致痒,不同人群表现有别)、耳部异物感(真菌生长形成菌丝团等致异物感,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耳内疼痛(感染严重累及组织或神经致痛,不同人群表现不同)、听力下降(真菌阻塞耳道或累及鼓膜致听力下降,不同人群影响各异)、耳部潮湿及分泌物增多(真菌喜湿致耳部潮湿且分泌物增多,不同人群表现有别)。
发生机制:真菌在耳部滋生繁殖,会刺激耳部神经末梢,引发明显的瘙痒感,这是耳真菌病较为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
不同人群表现:儿童患者可能因无法准确表达而表现出频繁抓耳等行为;成年人则多能明确表述耳部瘙痒,且瘙痒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有所不同,一般病情越重瘙痒感可能越明显。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耳部卫生状况差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出现较强烈的瘙痒感。
耳部异物感
发生机制:真菌在耳道内生长形成菌丝团或菌斑等,会让患者感觉耳部有异物存在,像是有小绒毛、碎屑等堵在里面的感觉。
不同人群表现:老年人群由于耳部感觉神经敏感度可能略有下降,异物感的明显程度可能相对不如中青年人群;而青少年若耳部进入真菌后,异物感可能会因他们对耳部感觉的关注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可能更易察觉耳部的异物感变化。
耳内疼痛
发生机制:当真菌感染较为严重,炎症累及耳部周围组织或刺激到耳部神经时,可引起耳内疼痛。一般轻度感染时疼痛可能不明显,随着感染加重疼痛会逐渐加剧。
不同人群表现:儿童患者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会通过哭闹、烦躁等表现来暗示耳内疼痛;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抵抗力可能会有所波动,此时耳内疼痛可能会相对更明显;有耳部基础疾病史的人群,耳内疼痛可能会更早出现且程度可能更重。
听力下降
发生机制:真菌在耳道内大量繁殖,阻塞耳道,或者炎症累及鼓膜等结构影响其正常功能,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不同人群表现:儿童处于听力发育关键期,听力下降可能会影响其语言发育等,需特别关注;老年人本身听力可能会随年龄增长有所下降,耳真菌病导致的听力下降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其沟通障碍等问题;长期佩戴耳机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耳真菌病引起的听力下降可能会被其佩戴耳机的习惯所掩盖,容易被忽视。
耳部潮湿及分泌物增多
发生机制:真菌喜欢在潮湿环境中生长,所以患者耳部往往会有潮湿感,同时真菌代谢等会产生一些分泌物,导致耳道内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可能呈白色、黄色、黑色等不同颜色,性状可为粉末状、绒毛状等。
不同人群表现:婴幼儿由于耳部汗腺等发育不完善,且容易出汗,耳部相对更易潮湿,发生耳真菌病时分泌物增多的情况可能会更明显;油性皮肤的人群耳部皮脂腺分泌旺盛,本身耳部就相对潮湿,患耳真菌病时分泌物增多的表现可能会比干性皮肤人群更突出;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工作的人群,耳部潮湿及分泌物增多的症状可能会更为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