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型感冒主要由柯萨奇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传播途径有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个体易感性受年龄(儿童、老年人易感性高)、基础疾病(患慢性疾病者易感染)、生活方式(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精神压力大易引发)等因素影响。
一、病毒传播途径
1.经呼吸道传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病毒就有可能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增殖,进而累及胃肠道。例如,在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学校教室、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等,病毒更容易通过这种方式传播。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相对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且在学校等集体环境中接触病毒的机会较多,相比成年人更易因呼吸道传播感染引发胃肠型感冒。
2.经消化道传播:如果食用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病毒会进入消化道,在胃肠道内繁殖,从而引起胃肠型感冒。比如,食用了被柯萨奇病毒污染的不洁食物,像未洗净的蔬菜水果、变质的食物等,就可能导致病毒经口进入消化道引发感染。对于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如经常暴饮暴食、偏好生冷食物等,胃肠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引发胃肠型感冒。
二、个体易感性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低。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病毒,但自身清除病毒的能力有限,所以相较于成年人更易患上胃肠型感冒。例如,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相互接触频繁,增加了感染病毒的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包括免疫系统功能也会下降。其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和黏膜屏障功能也有所减弱,对病毒的抵御能力降低,因此老年人也是胃肠型感冒的易感人群之一。
2.基础疾病因素: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其身体的免疫力通常较低,且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而引发胃肠型感冒。例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增加感染病毒的几率。
3.生活方式因素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的人,身体的新陈代谢减慢,免疫力会相应下降。例如,一些长期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人员,由于缺乏运动,身体的抗病能力减弱,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引发胃肠型感冒。
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节律,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增加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比如,一些年轻人为了工作或娱乐经常熬夜,打乱了身体的生物钟,使得胃肠道和呼吸道的防御机制受到影响,容易引发胃肠型感冒。
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处于高精神压力状态下的人,身体会分泌过多的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等,这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人体更容易感染病毒。例如,面临重要考试的学生、工作压力较大的职场人士等,由于精神压力过大,患上胃肠型感冒的风险可能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