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结肠溃疡需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多方面进行。病史采集关注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既往病史;体格检查观察全身及腹部情况;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粪便常规等;影像学检查有腹部X线平片、钡剂灌肠、结肠镜等;病理检查通过结肠镜取组织明确病理改变以区分病变性质。
一、病史采集
1.年龄与性别因素:不同年龄段和性别可能提示不同病因,例如青少年溃疡性结肠炎相对多见,而老年人需警惕结肠肿瘤等情况。女性在自身免疫相关疾病导致结肠溃疡中可能有一定特点。
2.生活方式: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有无长期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酒等,这些可能与结肠黏膜损伤相关;了解患者的排便习惯,包括排便频率、粪便性状等,结肠溃疡患者常伴有腹泻、黏液脓血便等表现;还需询问患者有无近期旅行史,是否接触过可能导致肠道感染的病原体。
3.病史:既往有无肠道感染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这些疾病可能伴发肠道病变)、炎症性肠病家族史等。
二、体格检查
1.全身情况: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无贫血貌等,结肠溃疡患者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导致贫血。检查体温,若有发热提示可能存在炎症活动。
2.腹部检查:重点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了解有无腹膜炎体征。触及腹部肿块时需考虑结肠肿瘤等情况与结肠溃疡相鉴别。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有无贫血及炎症反应,贫血常见于慢性结肠溃疡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炎症活动。
2.粪便常规+潜血:粪便中出现黏液脓血,潜血试验阳性,有助于提示结肠黏膜存在损伤。
3.自身抗体检测:如怀疑自身免疫性肠病,可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ANCA阳性率较高。
4.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可反映结肠溃疡的活动程度。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平片:一般不作为结肠溃疡的首选检查,但可了解有无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可见肠管扩张等表现。
2.钡剂灌肠检查:可观察结肠黏膜的形态,可见黏膜皱襞粗乱、溃疡形成时表现为龛影等,但对于重型结肠炎患者可能诱发中毒性巨结肠,需谨慎操作。
3.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溃疡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溃疡的形态、大小、部位等,还可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需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肠道穿孔等并发症,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根据其耐受情况适当调整操作。
五、病理检查
通过结肠镜取病变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区分炎症性病变、肿瘤性病变等,是诊断结肠溃疡并明确病因的关键依据。例如,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表现有隐窝脓肿、杯状细胞减少等特点,而结肠肿瘤的病理则有癌细胞的异型性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