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关节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患病关节休息制动)、药物治疗(选用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足疗程应用)、手术治疗(关节穿刺引流、关节切开引流、关节清理术及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等,根据病情选择)、康复治疗(病情控制后循序渐进进行关节康复锻炼,不同年龄患者康复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一般治疗
(一)休息与制动
患病关节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以减少关节的进一步损伤。例如,对于下肢关节的化脓性关节炎,患者需卧床休息并尽量减少患肢的负重行走等活动,这样有助于炎症的控制和关节功能的恢复,尤其对于儿童患者,更要注意限制其患肢的不当活动,防止病情加重。
二、药物治疗
(一)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菌的种类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早期、足量、足疗程应用抗生素是关键。例如,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等。通过抗生素的使用来杀灭关节内的致病菌,控制感染。不同年龄的患者在抗生素选择上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如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选择抗生素时要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同时要确保抗生素能有效覆盖可能的致病菌。
三、手术治疗
(一)关节穿刺引流
及时进行关节穿刺,抽出关节内的脓液等炎性分泌物,并可向关节腔内注入抗生素,以直接清除关节内的感染物质,减轻炎症反应。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均可采用,但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防止二次感染。例如,对于婴幼儿患者进行关节穿刺时,要更加轻柔、准确,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二)关节切开引流
当关节穿刺引流效果不佳,或者关节内感染严重、脓液黏稠不易抽出时,需行关节切开引流术。通过手术切开关节,充分引流关节内的脓液等,清除坏死组织,为关节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如老年患者可能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加强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指导。
(三)关节清理术及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对于病程较长、关节破坏严重的患者,在感染控制后,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关节清理术,去除关节内的炎性肉芽组织等。如果关节破坏极其严重,可能需要行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等。但这些手术方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关节破坏程度等因素。例如,年轻患者可能更倾向于保留关节功能的手术方式,而老年患者可能根据其身体状况等选择关节融合或人工关节置换等。
四、康复治疗
(一)早期康复
在病情得到一定控制后,就开始进行关节的康复锻炼,如关节的屈伸等活动,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对于儿童患者,康复锻炼需要在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进行,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逐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对于成年患者,康复锻炼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通过主动或被动的关节活动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以利于身体的恢复和康复锻炼的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