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的处理包括现场急救(制动、呼叫急救)、医院就诊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CT、MRI)、治疗方式(保守治疗含牵引、颈托固定,手术治疗适用于特定情况及有相应术式)、康复护理(颈部功能锻炼、生活护理)。
一、现场急救
1.制动:当怀疑颈椎骨折时,应立即让患者平卧,尽量不要移动头部和颈部,可用沙袋或衣物等固定颈部,防止骨折部位移动加重损伤,因为颈椎骨折后不当的活动可能会损伤脊髓,导致严重后果,如截瘫等。对于儿童,由于其颈部肌肉力量较弱,固定要更加小心且牢固。
2.呼叫急救:迅速拨打急救电话,让专业医疗人员前来救治,在等待过程中持续观察患者的呼吸、意识等情况,儿童的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与成人不同,需密切关注其变化。
二、医院就诊检查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初步了解颈椎骨折的部位、类型等情况,能看到骨折的大致形态,比如是压缩性骨折还是爆裂性骨折等,但对于一些细微的骨折或者脊髓损伤情况可能显示不清晰,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颈椎骨折的细节,包括骨折块的移位情况、对椎管的影响等,对于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儿童做CT检查时要做好防护措施。
MRI检查:可以观察脊髓是否受损、周围软组织的情况等,能发现X线和CT不易察觉的脊髓损伤等病变,儿童进行MRI检查时要确保其配合,避免躁动影响检查结果。
三、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
牵引治疗:适用于某些稳定性的颈椎骨折,通过牵引装置对颈部进行牵引,拉开颈椎间隙,减轻骨折部位的压力,促进骨折复位,儿童牵引时要根据其年龄、体重等调整牵引的重量等参数,密切观察牵引效果和患儿反应。
颈托固定:在牵引后或一些轻度颈椎骨折的情况,使用颈托固定颈部,限制颈部的活动,为骨折愈合创造稳定的环境,儿童佩戴颈托时要选择合适大小的颈托,保证固定效果又不影响其呼吸等基本生理功能。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骨折移位明显、伴有脊髓压迫等情况的颈椎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如骨折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等,手术可以解除脊髓的压迫,恢复颈椎的稳定性。儿童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要更加谨慎,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手术方式:常见的有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颈椎后路减压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的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四、康复护理
1.颈部功能锻炼:在骨折恢复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颈部功能锻炼,早期可以进行简单的颈部肌肉等长收缩锻炼,逐渐过渡到颈部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儿童在康复锻炼时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协助,按照康复计划逐步进行,防止锻炼不当影响骨折愈合。
2.生活护理:骨折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儿童,要保证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的供应,以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儿童的皮肤更加娇嫩,要特别注意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