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与痢疾在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鉴别方面存在不同。肠炎由饮食不当等多种非痢疾杆菌感染因素引起,症状主要为腹痛、腹泻,全身症状较轻,粪便常规无脓血及痢疾杆菌,血常规无特异性;痢疾由痢疾杆菌经粪-口途径传播导致,有典型腹痛、腹泻等症状且全身症状重,粪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等,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诊断需综合病史、表现及检查判断,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和诊断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影响。
一、病因方面
肠炎:多由饮食不当(如食用不洁、生冷、刺激性食物等)、肠道感染(病毒、细菌等感染,但非痢疾杆菌感染为主)、药物刺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不同年龄人群病因有差异,儿童可能因饮食卫生习惯不佳导致肠道感染引发肠炎,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肠道功能衰退等因素易出现肠炎。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有明显的传染性,在卫生条件较差、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易传播,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病,但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易受影响,儿童可能因免疫力相对较低更易感染痢疾杆菌,老年人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感染后病情可能更复杂。
二、临床表现方面
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腹泻程度轻重不一,可为稀便、水样便等,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病程相对较短,经过适当处理后恢复较快。不同年龄患者表现略有不同,儿童肠炎可能因腹泻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相对更易发生,需密切关注;老年人肠炎可能因基础疾病影响,恢复相对较慢。
痢疾:典型症状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即有便意但排便不尽感)、黏液脓血便,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可出现高热、寒战等,腹泻频繁,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各年龄人群中,儿童患痢疾时可能病情变化较快,需及时治疗;老年人患痢疾时,由于机体代偿能力差,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感染性休克等,预后相对更需关注。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粪便常规:
肠炎:粪便一般无脓血,可有少量白细胞,病原体检查一般无痢疾杆菌。
痢疾: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和巨噬细胞,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
血常规:
肠炎: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能相对有变化,但一般无特异性。
痢疾:白细胞计数多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严重时可出现类白血病反应。
四、诊断鉴别方面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接触史等)、仔细进行临床表现观察以及结合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如果有痢疾杆菌感染的依据,且有典型痢疾症状则考虑痢疾;而有肠道非痢疾杆菌感染因素及相应临床表现则考虑肠炎。例如,有不洁饮食史后出现腹泻等症状,粪便检查无痢疾杆菌则倾向肠炎;有痢疾接触史,出现黏液脓血便等典型痢疾表现,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则可诊断为痢疾。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诊断时需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如儿童粪便采集的便利性等因素,老年人则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血常规等指标的干扰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