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假性囊肿是胰腺炎症或损伤后胰液外渗积聚被周围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的囊肿,病因与胰腺炎、胰腺损伤有关,有腹部包块、腹痛、恶心呕吐及发热等表现,通过超声、CT、MRI等检查诊断,小且无症状者可保守治疗,大、有症状或有并发症者需手术治疗,及时恰当治疗预后较好,延误则预后可能差,儿童患者需特殊关注。
一、病因
1.胰腺炎相关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诱因,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在急性胰腺炎发作时,胰腺组织受损,胰管破裂,胰液流出积聚在网膜囊等部位,周围组织对胰液的包裹形成假性囊肿。例如,有研究显示,约5%-1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发展为胰腺假性囊肿。
慢性胰腺炎也可能引发胰腺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导致胰管梗阻,胰液引流不畅,逐渐形成囊肿。
2.胰腺损伤
腹部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胰腺破裂,胰液外漏,被周围组织包裹形成假性囊肿。
二、临床表现
1.腹部症状
腹部包块是常见表现,多位于上腹部,大小不一。如果囊肿较大,可能会压迫周围器官,引起腹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钝痛。
压迫胃肠道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例如,压迫十二指肠可导致十二指肠梗阻,出现频繁呕吐,呕吐物含胆汁等。
2.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有发热,这是因为囊肿内有炎症反应,或者合并感染时,体温可升高。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可发现胰腺区域的囊性无回声区,能初步判断囊肿的位置、大小等情况。
CT检查:对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清晰显示囊肿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能判断囊肿内有无分隔、出血等情况。
MRI检查:对于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尤其是在鉴别诊断方面,能更清晰地显示胰腺组织与囊肿的关系。
四、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胰腺假性囊肿,可采取保守治疗,密切观察囊肿的变化。定期进行超声或CT检查,监测囊肿的大小、形态等。在此期间,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建议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等加重胰腺负担的行为。对于儿童患者,更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性,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避免对胰腺产生不良刺激。
2.手术治疗
当囊肿较大(一般直径大于6cm)、有症状(如压迫引起明显腹痛、呕吐等)或合并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时,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囊肿内引流术(如囊肿-胃肠吻合术)、囊肿外引流术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的选择和风险评估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谨慎地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充分考虑术后恢复等情况。
五、预后情况
一般来说,经过及时、恰当治疗的胰腺假性囊肿患者,预后较好。但如果延误治疗,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囊肿破裂、大出血、压迫重要血管等,预后可能较差。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术后恢复需要更精心的护理,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