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癌的诊断包括体格检查(耳部、颈部检查)、影像学检查(CT可看骨质破坏,MRI可看软组织及与周围结构关系)、病理学检查(活检是金标准)、听力检查(纯音测听知听力损失,声导抗查中耳传音功能)。
一、体格检查
1.耳部检查:医生会仔细观察外耳道及鼓膜情况,中耳癌患者可能有外耳道新生物,鼓膜可能有破坏等异常表现,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耳部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不同细节,但总体要排查耳部结构的异常改变。比如成年患者可能发现外耳道有肉芽样或息肉样组织,儿童患者耳部结构相对更稚嫩,检查时需更轻柔谨慎。
2.颈部检查:检查颈部有无肿块,因为中耳癌可能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不同年龄段人群颈部淋巴结情况不同,儿童颈部淋巴结相对更易受感染等因素影响,但中耳癌转移导致的淋巴结肿大有其特点,要留意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
二、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
意义:能清晰显示中耳及周围骨质破坏情况,对于判断肿瘤侵犯范围很重要。不同年龄患者因骨质发育等情况不同,CT表现会有差异,儿童骨质较软,破坏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通过CT可观察到中耳腔、乳突、内耳等部位的骨质有无破坏,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
:可看到中耳内有无软组织肿块,周围骨质如颞骨鳞部、乳突部等有无虫蚀样或大片状破坏。
2.MRI检查:
意义: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比CT高,能更好地显示肿瘤的软组织结构以及与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的关系。对于判断肿瘤有无颅内侵犯等情况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患者的软组织情况不同,MRI成像更能精准呈现肿瘤与周围软组织的细节。
:可清晰显示中耳癌肿的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如颈内动脉、面神经等的关系,有无向颅内侵犯等。
三、病理学检查
1.活检:
方法:通过手术切取、钳取或穿刺等方式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于中耳病变组织,要准确获取有代表性的组织样本。儿童患者进行活检时需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对耳部及周围组织造成过度损伤,要根据儿童的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活检方式。
意义:病理学检查是确诊中耳癌的金标准,通过对病变组织的显微镜下观察等,能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等,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不同病理类型的中耳癌治疗方案等有所不同,准确的病理诊断至关重要。
四、听力检查
1.纯音测听:
意义:了解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中耳癌可能影响听力,通过纯音测听可判断听力下降的程度和类型。不同年龄患者的听力正常范围不同,儿童需要采用适合其年龄的听力测试方法,如行为测听等,而成人可进行常规纯音测听。
:测定患者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判断是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还是混合性聋等。
2.声导抗检查:
意义:可了解中耳的传音功能等情况,帮助判断中耳病变对听力的影响机制等。对于中耳癌患者,声导抗检查能反映中耳腔的压力、鼓膜情况等,不同年龄患者的声导抗结果解读需结合其年龄相关的中耳生理特点。
:观察鼓室压力曲线等情况,辅助判断中耳病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