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需通过定期产检、监测胎动、控制基础疾病、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注意体位及高危人群特殊关注等来预防胎儿宫内窘迫。定期产检要依规定时间项目进行,高危孕妇增加频率项目;28周后自数胎动,关注次数变化;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控血压、监测指标,妊娠糖尿病孕妇控血糖;孕妇要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孕晚期尽量左侧卧位;多胎妊娠孕妇加强产检监护,过期妊娠孕妇医生及时采取措施保障胎儿安全。
监测胎动
胎动是胎儿在宫内情况的重要反映。孕妇应学会自数胎动,一般在妊娠28周后开始自数胎动。正常胎动每小时约3-5次。如果胎动次数明显减少或增多,可能提示胎儿宫内缺氧。例如,12小时胎动次数少于10次,应及时就医。孕妇在不同的孕期和不同的身体状态下,胎动会有一定差异,比如夜间胎动相对活跃一些,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出现与平时明显不同的胎动变化,就需要引起重视。
控制基础疾病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孕妇要积极配合治疗,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血压。因为妊娠高血压可能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从而引起胎儿宫内窘迫。这类孕妇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指标,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等。
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孕妇要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等方式控制血糖水平。高血糖环境可能影响胎盘功能,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等情况。孕妇需要合理安排饮食,避免高糖食物的过多摄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等。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饮酒:孕妇应严格戒烟戒酒。吸烟会使孕妇血管收缩,减少胎盘的血液供应;饮酒可能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增加胎儿宫内窘迫的风险。例如,研究表明,孕妇吸烟会导致胎儿缺氧的发生率增加。所以孕妇要远离吸烟环境,避免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
过度劳累:孕期女性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可能会影响孕妇的身体机能,进而影响胎儿在宫内的状况。孕妇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每天需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
注意体位
孕晚期尤其是妊娠32周以后,孕妇应尽量采取左侧卧位。左侧卧位可以减轻增大的子宫对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胎盘的血液灌注量,从而预防胎儿宫内窘迫。例如,有研究显示,孕晚期采取左侧卧位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孕妇在休息和睡眠时尽量保持左侧卧位的姿势,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不能长时间保持左侧卧位,也应尽量减少仰卧位的时间。
高危人群特殊关注
多胎妊娠孕妇:多胎妊娠属于高危妊娠,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孕妇更要加强产检的频率和强度,密切监测每个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动等情况。因为多胎妊娠时胎盘相对较小,容易出现胎盘功能不足等问题,所以需要更加精心地监护。
过期妊娠孕妇:过期妊娠是指妊娠达到或超过42周。过期妊娠时胎盘的功能会逐渐减退,胎儿在宫内发生窘迫的概率增加。所以对于过期妊娠的孕妇,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引产等,以保障胎儿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