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需进行病史和体格检查,包括询问发病相关情况及检查生命体征、腹部等;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看感染情况、粪便常规及病原学检查明确病因;生化检查查电解质和肾功能以发现并纠正紊乱;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X线在怀疑有其他器质性病变时进行。
一、病史和体格检查
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发病前的饮食情况,是否食用了不洁食物、生冷食物等;有无腹部受凉史;发病的具体症状,如腹泻的次数、大便的性状(稀水样、脓血便等)、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内容物等;有无发热、腹痛的部位及性质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因腹泻呕吐更容易出现脱水等情况,需详细询问液体摄入和尿量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出现急性胃肠炎,需考虑是否与基础疾病相关。
2.体格检查:检查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了解有无发热、脱水征(如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腹部检查有无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初步判断腹部脏器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通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判断有无感染。如果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若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提示病毒感染等情况。不同年龄儿童血常规表现有一定特点,婴儿期白细胞正常范围与儿童及成人不同,需结合年龄判断。
2.粪便常规:观察粪便中有无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等。有白细胞提示肠道有炎症,红细胞可能提示肠道黏膜有出血等情况,如细菌性痢疾时粪便可出现较多脓细胞、红细胞等;粪便常规还可观察粪便的性状、寄生虫卵等情况,有助于明确病因。
3.粪便病原学检查:
细菌培养:对于怀疑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粪便细菌培养,可明确是否有特定的致病菌,如沙门菌、志贺菌等,并可进行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的选用。
病毒检测:如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等,对于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有诊断意义,尤其是在儿童中轮状病毒感染较为常见。
三、生化检查
1.电解质检查:急性胃肠炎患者因呕吐、腹泻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如血钾、血钠、血氯等的测定。血钾降低可出现乏力、心律失常等表现,血钠异常可导致脱水的不同类型(低渗性、等渗性、高渗性脱水),通过电解质检查能及时发现并纠正电解质紊乱。不同年龄患者对电解质紊乱的耐受和表现不同,儿童更易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需密切监测。
2.肾功能检查:了解患者肾功能情况,因为严重脱水等情况可能影响肾功能,通过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判断。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一般不作为急性胃肠炎的常规检查,但对于怀疑有腹部其他器质性病变(如肠梗阻、胆石症等)导致的类似急性胃肠炎表现时,可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腹部脏器的形态、结构等情况。例如,怀疑胆道疾病引起的腹痛,超声可发现胆囊结石、胆囊炎等情况。
2.X线检查:通常也不是急性胃肠炎的首选检查,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怀疑有肠梗阻时,可进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可见肠管扩张、气液平面等肠梗阻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