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息肉常见症状包括吞咽困难(息肉增大致食管腔空间被占影响食物通过)、异物感(息肉存在让患者感食管有异常物体)、呕吐(息肉大影响食管蠕动排空致食物反流)、出血相关表现(少量出血儿童可粪便隐血阳性、成年可黑便,大量出血可呕血伴贫血甚至休克)及少见的呼吸困难(息肉巨大压迫气管致)、体重下降(进食困难致营养摄入少)。
发生机制:食管息肉逐渐增大时,会占据食管腔空间,影响食物通过食管的正常通道。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吞咽困难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进食时出现抗拒、食欲下降,因为他们可能无法清晰表达吞咽不适,但会通过行为表现出对进食的抵触;成年患者则可能自觉食物通过食管的速度变慢,有停滞感。
具体表现:初期可能是在进食较硬或较大块食物时出现轻度吞咽不畅,随着息肉增大,可能发展为进食固体食物明显困难,甚至流质食物也会出现吞咽受阻的情况。
异物感
发生机制:息肉在食管内存在,会让患者感觉食管内有异常物体。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异物感的敏感度可能不同。比如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由于食管黏膜可能已经受到一定刺激,对息肉引起的异物感可能相对不那么敏感,但依然能感觉到食管内的异样。
具体表现:患者常感觉食管内有东西堵塞,总是有想清嗓子或吞咽唾液来缓解这种异物感的情况,而且这种异物感在进食时可能会有变化,有时会加重。
呕吐
发生机制:当食管息肉较大,严重影响食管的正常蠕动和排空功能时,可能会导致食物反流引起呕吐。对于有不同病史的人群,比如有胃部基础疾病的患者,食管息肉引起的呕吐可能会被误认为是胃部疾病复发,但实际上是食管息肉的影响。
具体表现:呕吐物通常为刚进食的食物,一般不含有大量胆汁,呕吐后可能会感觉食管的不适有所减轻,但很快又会出现异物感和吞咽困难等症状。
出血相关表现
少量出血:若息肉表面发生糜烂等情况,可能会有少量出血。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需要通过大便检查才能发现;成年患者可能会出现大便颜色发黑(柏油样便)的情况,这是因为少量出血后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作用,血红蛋白被分解,导致大便颜色改变。
大量出血: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出现呕血症状,患者会呕吐出鲜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液,同时可能伴有头晕、乏力等贫血相关表现,严重时可导致休克,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大量出血可能会危及生命。
其他少见症状
呼吸困难:当食管息肉巨大,压迫气管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这种情况在息肉生长迅速的患者中更易发生。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呼吸困难的表现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而成年患者可能会感觉呼吸费力,尤其是在活动后呼吸困难会加重。
体重下降:由于食管息肉导致进食困难,患者摄入的营养物质减少,长期下来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患者,体重下降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成年患者则可能会出现消瘦、乏力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