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是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浅表真菌感染,分水疱型、间擦糜烂型和鳞屑角化型,脚气广义可涵盖足癣但医学上还有维生素B缺乏致的脚气,足癣是大众常称脚气的常见原因,不同类型足癣有相应表现,儿童、孕妇、老年人患足癣需注意不同情况,儿童易被传染用药谨慎,孕妇用药遵医嘱,老年人恢复慢需综合考虑。
脚气:在日常生活中,“脚气”是对足部出现不适症状的一种俗称,广义上可以涵盖足癣,但在医学规范概念里,“脚气”有时可能会被混淆理解。严格来说,医学上的“脚气”其实是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脚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如感觉异常、肌肉酸痛、乏力、心悸、气急等,但在大众认知里常将足部出现瘙痒、水疱、脱屑等表现的足癣称为脚气,这是一种常见的大众认知与医学规范概念的偏差情况。
两者的联系与不同表现的关联
联系:如果大众所说的“脚气”指的是足癣时,足癣是导致足部出现类似“脚气”症状的常见原因之一。足癣的真菌感染会引发足部皮肤的炎症反应,从而出现瘙痒、皮疹等表现,从大众通俗叫法角度可将其归为“脚气”范畴。
不同表现关联
水疱型足癣:当足部感染皮肤癣菌后,真菌在局部大量繁殖,刺激皮肤细胞,导致细胞内液体渗出形成水疱,这是足癣的一种典型表现,从大众可能认为的“脚气”角度看,就是足部出现了小水疱的“脚气”表现。
间擦糜烂型足癣:足趾间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真菌繁殖过程中会破坏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使皮肤浸渍,出现糜烂现象,这也是大众所认为的“脚气”伴有糜烂、瘙痒等表现的情况。
鳞屑角化型足癣:皮肤癣菌感染长期不愈,会导致足部皮肤角质层增厚、脱屑,皮肤变得粗糙,这也是部分人所认为的“脚气”呈现出皮肤粗糙、脱屑的状态。而维生素B缺乏导致的“脚气”则是完全不同的病理机制,与真菌感染无关,主要是营养代谢问题。
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儿童:儿童足部皮肤较薄嫩,若患足癣,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真菌侵犯,且儿童可能不太注意足部卫生,若家人有足癣,儿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易被传染。家长需注意保持儿童足部清洁干燥,避免让儿童穿他人的鞋子等,一旦发现儿童足部有疑似足癣的表现,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要选择相对温和且适合儿童的抗真菌药物,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反应。
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若患足癣,由于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用药需更加谨慎。一般外用抗真菌药物相对安全些,但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全身用药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同时,孕妇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洁,选择透气的鞋子和袜子,减少足部出汗,降低足癣的发生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足部皮肤多有退行性改变,皮肤较为干燥、松弛,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患足癣后恢复可能较慢。而且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足癣的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洁,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等情况,若有足癣应及时治疗,可选择合适的外用抗真菌制剂,但需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