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有肠道、全身及其他症状。肠道症状包括腹泻(程度不一,重者有水样便、脓血便)、便血(粪便表面带血、鲜血便等)、腹痛(下腹或直肠隐痛、胀痛等);全身症状有发热(低热或高热)、乏力(病情活动期明显);其他症状包含里急后重(排便紧迫感强、量少、便后坠胀)、肛门不适(坠胀、疼痛、瘙痒等)。
一、肠道症状
腹泻:是直肠炎常见症状之一,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可能只是大便次数稍增多,质地稀软;重者可能出现频繁的水样便,甚至脓血便。这是因为直肠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吸收功能紊乱。例如,一些炎症性肠病引起的直肠炎,腹泻症状可能较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对于儿童患者,严重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其精神状态和体重变化等情况。
便血:可表现为粪便表面带血,也可能是鲜血便,严重时会出现大量便血。出血的原因是直肠黏膜炎症、糜烂,导致血管破裂。不同病因引起的直肠炎便血情况有所差异,如感染性直肠炎可能伴有脓血便,而缺血性直肠炎的便血特点可能因缺血程度不同而有变化。在老年患者中,便血还需要警惕肠道肿瘤等其他疾病的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鉴别。
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部位多在下腹或直肠部位。炎症刺激直肠神经末梢可引起疼痛。疼痛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的腹部不适,有的则可能疼痛较为明显,在排便前可能疼痛加重,排便后有所缓解,但也不是绝对的,一些严重的直肠炎可能腹痛持续存在。对于女性患者,还需要考虑是否合并妇科相关疾病导致的腹痛与直肠炎症状混淆的情况。
二、全身症状
发热:一般为低热,体温在37.5℃-38.5℃左右,但如果是感染性直肠炎,尤其是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儿童直肠炎患者发热时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高热容易引起惊厥等并发症。老年患者发热可能提示感染扩散等较为严重的情况,需要及时评估病情。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没有力气,这是由于炎症反应消耗身体能量,以及患者进食减少等因素导致。乏力症状在病情活动期较为明显,随着直肠炎病情的控制,乏力症状会逐渐缓解。对于生活方式较活跃的人群,乏力可能会对其日常工作和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需要适当休息和调整饮食来改善。
三、其他症状
里急后重:患者有强烈的排便紧迫感,但每次排便量很少,便后仍有坠胀感。这是因为直肠炎症刺激直肠肛门括约肌,导致频繁的便意,但直肠内并没有太多粪便。里急后重症状在溃疡性直肠炎等疾病中较为常见。对于孕妇患者出现里急后重症状时,需要谨慎用药,因为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评估和处理。
肛门不适:包括肛门坠胀感、疼痛、瘙痒等。直肠炎症可波及肛门周围组织,引起这些不适症状。肛门瘙痒可能是由于肠道分泌物刺激肛门皮肤引起,而肛门疼痛可能与炎症导致的局部刺激有关。在婴幼儿患者中,肛门不适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异常行为,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并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