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适用于无移位等情况,包括复位和外固定;手术用于手法复位失败等情况,是切开复位内固定;儿童患者要关注生长发育等,老年患者需考虑骨质疏松对治疗的影响及相关并发症预防等。
一、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尤其是儿童的一些稳定性骨折。儿童的肱骨髁上骨折,若骨折端移位不明显,可先尝试非手术治疗。因为儿童的骨骼具有一定的塑性能力,部分轻度移位的骨折通过后期的生长发育可能会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
对于一些全身情况不适合手术,或者骨折部位肿胀严重,暂时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
2.方法
复位:通常采用手法复位。医生会在局部麻醉下,通过特定的手法将移位的骨折端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例如,对于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医生会采用牵引、推挤等手法来纠正骨折端的移位。
外固定:复位成功后,需要进行外固定。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石膏固定。一般会将肘关节固定在屈曲90°-130°左右的位置,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石膏类型和固定时间。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和活动情况,防止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对于手法复位失败的肱骨髁上骨折。如果经过多次手法复位仍无法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骨折端有明显移位,尤其是累及关节面的骨折。这种情况如果不进行手术复位,可能会导致关节功能障碍。例如,骨折端移位严重,影响到肱骨远端关节面的平整,会影响日后肘关节的屈伸和旋转功能。
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当骨折同时伴有肱动脉损伤或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损伤时,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修复受损的血管神经,同时处理骨折。
2.手术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一般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医生会在骨折部位做适当的切口,暴露骨折端,然后将骨折端准确复位,再用合适的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如克氏针、钢板螺钉等。对于儿童的肱骨髁上骨折,有时会采用克氏针进行交叉固定,克氏针通常在骨折愈合后可以取出。在手术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确保骨折端的血液供应。
三、不同人群的治疗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的骨骼生长发育迅速,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骨折的愈合情况和肢体的生长发育。由于儿童的皮肤较薄,石膏固定时要注意防止皮肤受压坏死,定期检查石膏的松紧度。在进行手术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影响较小的固定方式,如克氏针固定,并且要考虑到克氏针日后取出的便利性。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时,无论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考虑到骨质疏松对骨折愈合和固定效果的影响。非手术治疗时,外固定的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并且要注意预防长期固定导致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手术治疗时,选择内固定材料要考虑到能够提供足够的固定强度来对抗骨质疏松,同时术后要积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