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康复训练分急性期(1-2周)肌肉等长收缩、亚急性期(2-6周)关节活动度与患肢部分负重、恢复期(6周以上)肌肉力量、平衡和步态训练,各期有不同适用人群与操作,康复中依患者情况调方案,儿童轻柔、老年强度适中、有基础病者控基础病监测身体。
适用人群:所有胫腓骨骨折患者,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及健康状况的患者。
具体操作:在骨折部位近端和远端的肌肉进行等长收缩,即肌肉收缩但关节不产生运动。例如,小腿肌肉用力收缩,持续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有助于骨折端的稳定。
亚急性期(骨折后2-6周)
关节活动度训练:
适用人群:骨折处相对稳定,疼痛有所缓解的患者。
具体操作: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开始进行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主动或被动活动度训练。膝关节可进行屈伸活动,从小范围开始,逐渐增加活动范围,每天可进行3-4次,每次每个方向活动10-15次;踝关节可进行背屈和跖屈活动,同样从小范围开始,逐步增大活动幅度,每天3-4次,每次10-15次。这有助于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防止关节僵硬。
患肢部分负重训练:
适用人群:骨折相对稳定,经影像学检查骨折端有一定稳定性的患者。
具体操作:根据患者情况,在拐杖或助行器的辅助下,患肢开始部分负重。初始负重重量较小,如10-20斤,逐渐增加负重重量,每次负重行走距离从短距离开始,如5-10米,逐渐增加行走距离,每天可进行2-3次。部分负重训练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刺激骨痂生长,同时增强下肢肌肉力量。
恢复期(骨折后6周以上)
肌肉力量训练:
适用人群:骨折处骨痂生长较好,骨折端相对稳定的患者。
具体操作:进行下肢肌肉的抗阻力量训练。例如,进行踝关节的抗阻跖屈和背屈训练,可以使用弹力带进行阻力训练,患者用力对抗弹力带的阻力进行活动,每组10-15次,每天3-4组;还可以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缓慢抬高,与床面成30-45度角,保持5-10秒后放下,每组10-15次,每天3-4组。通过肌肉力量训练可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提高下肢的运动功能。
平衡和步态训练:
适用人群:肌肉力量有所恢复,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的患者。
具体操作:进行平衡训练,可从站位平衡开始,逐渐过渡到坐位平衡、跪位平衡等。站位平衡可在平地站立,保持身体平衡,逐渐增加站立时间和难度,如单腿站立等;步态训练则在平地进行行走训练,注意纠正异常步态,如步幅、步速等,逐渐增加行走的距离和速度,每天可进行2-3次,每次10-20分钟。平衡和步态训练有助于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应更加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训练强度不宜过大,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前提下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