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与肠胃炎本质是同一类疾病,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或化学毒物、药物等引起,有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均有消化道和全身症状,诊断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一般、对症、抗感染治疗,需综合不同人群特点处理。
一、概念定义
胃肠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通常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或化学毒物、药物等引起;肠胃炎也是胃黏膜和肠黏膜的炎症,其病因与胃肠炎类似,二者在本质上是指同一类疾病,只是表述略有差异,“胃肠炎”更强调胃和肠道都有炎症,“肠胃炎”也是指胃和肠道的炎症情况。
二、病因方面
(一)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都可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引起,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病毒后更易发病,比如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儿童感染诺如病毒引发肠胃炎的风险较高。
细菌感染:沙门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均可导致,不同年龄人群感染风险不同,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后更易感染发病。
(二)非感染因素
饮食因素:进食过冷、过热、过于刺激性的食物,或暴饮暴食等,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因不良饮食引发,比如青少年可能因聚餐时不注意饮食节制而出现肠胃炎情况。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不同用药史人群发生风险不同,有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病史的人群更易受影响。
三、症状表现
(一)共同症状
消化道症状:都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儿童可能因腹泻严重出现脱水表现,如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老年人发生呕吐、腹泻时更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出现乏力、心慌等症状。
全身症状:可能有发热等表现,儿童发热时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老年人发热可能暗示机体存在较严重的感染或炎症反应。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询问
了解发病前的饮食情况、旅行史、接触史等,不同人群询问侧重点有差异,儿童需询问近期饮食及接触人员健康状况,老年人要询问既往疾病史及近期用药情况等。
(二)体格检查
检查腹部体征等,儿童检查时需更具耐心和技巧,老年人检查要注意动作轻柔。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白细胞等指标情况,儿童白细胞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老年人白细胞变化可能不典型。
粪便常规:查看有无病原体等,不同年龄人群粪便常规表现可能有差异。
五、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休息:各年龄段都需适当休息,儿童要保证充足睡眠,老年人休息环境要舒适安静。
饮食调整:急性期建议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儿童可给予米汤、稀粥等,老年人可选择软食、流食等。
(二)对症治疗
止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方式,儿童止泻要避免使用不适合的强效止泻药,老年人止泻需注意药物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
止吐:同样要考虑不同人群特点,儿童止吐药物选择需谨慎,老年人止吐要关注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三)抗感染治疗
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等,儿童使用抗生素需严格掌握指征,老年人使用抗生素要注意肝肾毒性等问题。
总之,胃肠炎和肠胃炎本质是同一类疾病,在各方面表现及应对上需综合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