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外伤包括外耳外伤和中耳外伤,外耳外伤中耳廓挫伤早期冷敷、后期热敷,大血肿穿刺抽吸或机化硬结半年后手术,耳廓撕裂伤清创缝合并防感染,外耳道外伤据情况处理;中耳外伤中鼓膜外伤保持清洁干燥,小穿孔多可自愈,大穿孔2-3个月后修补,颞骨骨折所致中耳外伤先处理合并伤,防感染,脑脊液耳漏多可自行停止,超1个月未停考虑手术修补,且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外耳外伤
耳廓挫伤:早期可进行冷敷,以减少肿胀,24-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血肿吸收。若血肿较大,可在严格消毒下穿刺抽吸,然后加压包扎;对于血肿机化形成的硬结,可在半年后进行手术治疗。
年龄因素:儿童耳廓皮肤薄,血运丰富,受伤后肿胀、血肿形成可能更快,护理时需更小心观察,及时处理。
生活方式:运动爱好者等易发生耳廓挫伤,运动时应注意保护耳部。
病史: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耳廓挫伤后血肿形成风险更高,且不易吸收,需特别关注凝血指标,必要时纠正凝血功能后再处理。
耳廓撕裂伤:首先要进行清创缝合,清创时要彻底清除异物、坏死组织等,按层次对位缝合,尽量保留耳廓组织。术后要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年龄因素:儿童耳廓撕裂伤缝合时需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尽量减少对耳廓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活方式:从事易导致耳部受伤工作的人群,如建筑工人等,需加强防护。
病史:有感染病史的患者,术后感染风险更高,要严格遵循抗感染治疗方案。
外耳道外伤:若为外耳道皮肤擦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即可;若有外耳道血肿,小的血肿可自行吸收,大的血肿需穿刺或切开引流;对于外耳道撕裂伤,同样需要清创缝合,术后注意耳部清洁,避免进水。
年龄因素:儿童外耳道较窄,外伤后处理需更轻柔,防止损伤加重。
生活方式:游泳爱好者等易发生外耳道外伤,游泳时可佩戴耳塞保护外耳道。
病史:有耳部慢性炎症病史的患者,外耳道外伤后感染可能性增加,要加强抗感染措施。
二、中耳外伤
鼓膜外伤: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禁止冲洗和滴药,避免感冒,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逆行感染中耳。多数小的鼓膜穿孔可在3-4周内自行愈合,较大的穿孔则需要在伤后2-3个月行鼓膜修补术。
年龄因素:儿童咽鼓管短、宽、直,感冒时更易通过咽鼓管引起中耳感染,所以儿童鼓膜外伤后更要注意预防感冒。
生活方式:乘坐飞机、潜水等可能导致气压变化的活动时,要注意保护耳部,避免鼓膜外伤。
病史:有慢性中耳炎病史的患者,鼓膜外伤后中耳感染风险高,需密切观察耳部情况。
颞骨骨折所致中耳外伤:首先要处理颅脑等合并伤,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对于中耳外伤,要预防感染,有脑脊液耳漏者,应取头高位,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等,多数脑脊液耳漏可在2-3周内自行停止,若超过1个月仍未停止,可考虑手术修补。
年龄因素:儿童颞骨骨折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也要注意全身情况的观察。
生活方式:从事高风险职业易发生颞骨骨折,需加强防护。
病史:有脑血管疾病等病史的患者,颞骨骨折后合并症处理需更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