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峡炎是咽峡部位的急性炎症,病因有病毒(如柯萨奇、埃可病毒)和细菌(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病毒感染相关表现有突发高热、咽痛及咽部疱疹溃疡等,细菌感染相关表现为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脓性分泌物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病原学检测),病毒感染多对症治疗,细菌感染用抗生素并一般治疗,儿童需密切观察病情等,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疾病,孕妇用药谨慎,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环境通风和增强体质。
一、定义
咽峡炎是发生在咽峡部位的急性炎症,咽峡由腭垂(悬雍垂)、腭舌弓、腭咽弓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咽部重要解剖结构区域的炎症病变。
二、病因
(一)病毒感染
常见致病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此类病毒可通过飞沫、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易引发感染。例如疱疹性咽峡炎多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
(二)细菌感染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可导致咽峡炎,通常因接触细菌传染源或自身免疫力下降时致病。
三、临床表现
(一)病毒感染相关表现
以疱疹性咽峡炎为例,患者多有突发高热,体温可升至39℃~40℃,同时伴有咽痛,咽部检查可见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环绕红晕。
(二)细菌感染相关表现
细菌感染引起的咽峡炎可出现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扁桃体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附着,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
四、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咽部情况,查看有无充血、疱疹、溃疡、脓性分泌物等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病毒感染时血常规可显示淋巴细胞增多;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
2.病原学检测:必要时可进行咽拭子培养等病原学检查,以明确具体致病病原体。
五、治疗原则
(一)病毒感染处理
病毒感染所致咽峡炎多具自限性,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体温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用法)缓解高热,使用含漱液等减轻咽痛等。
(二)细菌感染处理
细菌感染引起的咽峡炎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等(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用法),同时需注意休息、多饮水,加强营养支持等一般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患咽峡炎时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抽搐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日常要注意增强体质,预防感染。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咽峡炎可能影响其免疫力,需关注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加强营养摄入,注意休息,若病情变化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三)孕妇
孕妇患咽峡炎时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措施,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同时要注重休息与营养。
七、预防措施
(一)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等易感染部位,保持口腔清洁。
(二)环境因素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三)增强体质
合理安排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