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筋膜炎是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多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等致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水肿等,表现为酸痛不适等,X线多无异常,MRI可见渗出等,治疗以保守为主;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由腰部肌肉长期紧张致慢性损伤,表现为腰部隐痛反复发作等,X线有时可见退变表现,MRI可见软组织慢性损伤改变,治疗也以保守为主,还需纠正姿势等;不同人群有特殊注意事项,儿童要注意培养正确姿势等,女性孕期、经期等要注意腰部保健,老年人因组织退变易发病要注意相关事项及有基础病时谨慎处理。
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主要是由于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造成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
临床表现
腰肌筋膜炎:疼痛特点多为酸痛不适,疼痛程度时轻时重,迁延不愈,晨起时疼痛明显,活动后可缓解,但劳累后又加重,局部有固定压痛部位,在压痛点处注射利多卡因后疼痛可暂时缓解,可伴有肌肉痉挛,触及紧张的肌束。
腰肌劳损:主要症状为腰部隐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可伴有腰部坠胀感,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腰部有广泛压痛,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疼痛性质多为钝痛。
影像学检查
腰肌筋膜炎:X线检查多无明显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生理曲度改变,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见肌筋膜处有渗出、水肿等表现。
腰肌劳损:X线检查有时可见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等退变表现,MRI检查可发现腰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有慢性损伤的改变。
治疗与康复
腰肌筋膜炎: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休息、热敷、按摩、理疗等,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同时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注意腰部保暖、避免长时间弯腰等。对于疼痛顽固、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局部封闭治疗等。
腰肌劳损:治疗同样以保守治疗为主,强调纠正不良姿势,加强腰背肌锻炼,如小飞燕、五点支撑等动作,也可配合热敷、按摩、针灸等理疗方法,疼痛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塞来昔布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较少发生腰肌筋膜炎和腰肌劳损,但如果有长期不良坐姿等情况也可能引发,应注意培养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腰部过度劳累,若出现腰部不适,应及时就医,优先采用非药物的康复训练等方法干预。
女性:女性在怀孕期间由于腹部增大,腰部负担加重,容易引发腰肌劳损,产后恢复不当也可能出现相关问题;女性在月经期或更年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激素等变化可能影响腰部肌肉、筋膜的状态,更要注意腰部的保健,避免腰部受寒、过度劳累等。
老年人:老年人腰部肌肉、筋膜等组织退变,更容易发生腰肌筋膜炎和腰肌劳损,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强度,可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腰部保健运动,如缓慢的腰部旋转等,同时要注意控制体重,减轻腰部负担。有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等的老年人,更要谨慎处理腰部问题,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适的治疗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