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固定法包括外固定和内固定,外固定有小夹板固定(适用于大多数闭合性肱骨干骨折,儿童需特注意松紧度)、石膏固定(简单骨折可选,要观察血运感觉,老年人需防压疮)、外固定支架固定(适用于开放性等情况,要注意固定针清洁,糖尿病患者需控血糖防感染);内固定有钢板螺钉内固定(适用于复杂骨折,年轻患者鼓励早期康复锻炼,老年患者防骨质疏松)、髓内钉内固定(多用于肱骨干骨折,儿童一般不首选,成人依情况定)。
一、外固定
小夹板固定:适用于大多数闭合性肱骨干骨折。利用具有一定弹性的小夹板、固定垫和捆扎材料,依靠扎带的压力使夹板固定在骨折部位,通过固定垫对骨折端产生的压力,纠正骨折端的侧方移位。一般需要在医生操作下进行,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调整固定垫的位置和扎带的松紧度。儿童肱骨骨折使用小夹板固定时,要特别注意夹板的松紧度,因为儿童骨骼塑形能力强,但也需要保证骨折端稳定,避免过度固定影响生长发育。
石膏固定:将石膏绷带浸泡在温水后,缠绕在骨折肢体周围,待石膏硬化后形成坚固的外固定装置。石膏固定能提供较为稳定的外固定环境,但相对小夹板固定,透气性较差。对于一些简单的肱骨骨折,尤其是不需要频繁调整位置的情况可选用。石膏固定后要注意观察患肢的血运和感觉,如有疼痛加剧、手指麻木、皮肤苍白或发紫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老年人肱骨骨折行石膏固定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存在血液循环较差等情况,定期检查石膏固定部位的皮肤情况,预防压疮。
外固定支架固定:通过金属支架跨越骨折部位,利用固定针穿过骨骼,将骨折端固定。适用于开放性骨折、严重粉碎性骨折或骨折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情况。外固定支架固定的优点是便于观察和处理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情况,有利于伤口换药等操作。但外固定支架相对笨重,患者佩戴后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需要注意保持固定针处的清洁,防止感染。对于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肱骨骨折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时,要更加注意控制血糖,保持固定针周围皮肤清洁,预防感染导致骨髓炎等并发症。
二、内固定
钢板螺钉内固定:适用于复杂的肱骨骨折,如多段骨折、粉碎性骨折等。通过手术将钢板放置在肱骨外侧等合适部位,利用螺钉将骨折端固定。钢板螺钉内固定能提供坚强的固定,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和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但手术有一定的创伤,术后可能存在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等风险。对于年轻患者肱骨骨折行钢板螺钉内固定,要鼓励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方式,遵循骨折康复的循序渐进原则。老年患者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时,要考虑到骨质疏松等因素,术后可能需要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折愈合和维持骨骼健康。
髓内钉内固定:多用于肱骨干骨折。将髓内钉插入肱骨骨髓腔内,通过髓内钉的弹性和锁定装置固定骨折端。髓内钉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固定稳定等优点,能减少对骨折部位血运的破坏。但髓内钉的选择需要根据肱骨的解剖形态和骨折类型来确定。儿童肱骨骨折一般不首选髓内钉固定,因为儿童肱骨骨髓腔较细,髓内钉可能影响骨髓的生长发育;而成人肱骨骨折根据具体情况可考虑髓内钉内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