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骨折是脊柱下端骶骨部位的骨折,常见病因有高能量创伤和低能量损伤,临床表现有疼痛、局部淤血肿胀、神经损伤表现等,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线、CT、MRI),治疗原则有保守治疗(无明显移位时卧床休息)和手术治疗(明显移位、合并神经损伤等情况),儿童患者在各方面需特殊考虑。
常见病因
高能量创伤:比如车祸外伤,车辆的撞击力可能导致骶骨骨折;高处坠落时臀部或骶部着地,也容易引发骶骨骨折,这种情况在建筑工人高处作业坠落等场景中较为常见。对于儿童来说,高能量创伤导致骶骨骨折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往往与严重的意外事故相关,比如严重的交通事故等。
低能量损伤: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轻微的外伤也可能引起骶骨骨折,像滑倒后臀部着地,就有可能导致骶骨骨折;另外,长期慢性劳损一般不会直接导致骶骨骨折,但在骨质疏松基础上的慢性劳损可能会增加骶骨骨折的发生风险。
临床表现
疼痛:骨折部位会出现明显疼痛,尤其是在坐位时,由于身体重量压迫骶骨部位,疼痛会加剧;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相对有限,但也会表现出哭闹、不愿坐位等情况。
局部淤血肿胀:受伤部位可能出现淤血、肿胀,皮肤外观上可见相应区域的青紫、肿胀表现,儿童患者由于皮肤较薄,淤血肿胀可能相对更明显易观察。
神经损伤表现:如果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可能会出现下肢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运动功能障碍,比如下肢无力、行走困难等。对于儿童神经损伤的情况,需要更加密切观察,因为儿童的神经恢复能力与成人有所不同,但相对来说如果损伤不严重,恢复潜力可能较大,但也需要及时评估和处理。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受伤部位进行触诊,了解骨折部位的压痛情况等;还会检查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损伤。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时需要更加耐心和轻柔,避免引起患儿过度哭闹而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初步发现骶骨骨折的情况,能看到骨折线等,但对于一些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能显示不够清晰。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要注意辐射防护,尽量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
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骶骨骨折的细节,包括骨折的移位情况、骨折碎片的位置等,对于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MRI检查:除了可以观察骨折情况外,还能更早地发现是否存在骨髓水肿等情况,对于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帮助,尤其在早期诊断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儿童进行MRI检查时要确保检查环境舒适,安抚好患儿情绪。
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骶骨骨折等情况,主要是卧床休息,避免坐位等加重骨折部位负担的活动。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卧床期间的护理,防止压疮等并发症,保证营养摄入,促进骨折愈合,因为儿童生长发育快,骨折愈合相对成人可能更快,但也需要遵循合适的卧床时间和康复计划。
手术治疗:如果骶骨骨折有明显移位、合并神经损伤等情况,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复位骨折并固定等。手术治疗对于儿童来说需要更加精细的操作,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以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