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单纯性鼻炎的防治需从多方面入手,要避免诱因,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及戒烟保暖等生活方式因素;药物治疗可选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和减充血剂,但减充血剂不宜长期用;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分泌物等改善通气;经保守治疗无效且符合指征的可考虑手术;儿童、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避免诱因
1.环境因素:对于有过敏性鼻炎相关慢性单纯性鼻炎的患者,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在花粉传播季节,可减少外出时间,外出时佩戴口罩;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等以减少尘螨接触。对于因空气污染导致症状加重的患者,在污染严重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或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
2.生活方式因素:吸烟是慢性单纯性鼻炎的诱因之一,吸烟人群应戒烟,同时也要避免吸入二手烟。另外,要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因为反复感冒会加重鼻炎症状。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药物治疗
1.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肿胀等。例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有相应适合的剂型。儿童使用时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确保药物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要关注可能出现的局部不良反应,如鼻黏膜刺激等,但一般短期使用相对安全。
2.减充血剂:可缓解鼻充血,但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如麻黄碱滴鼻液等,对于成人和儿童的使用要严格遵循药物特点和禁忌,避免因长期使用导致鼻黏膜损伤等问题。
三、鼻腔冲洗
1.方法及作用: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黏膜的水肿,改善鼻腔通气。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冲洗方法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需要在家长协助下进行,选择合适的冲洗器具和溶液浓度,避免冲洗时造成不适或损伤。一般每天可进行1-2次鼻腔冲洗。
四、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且鼻黏膜肥厚明显,下鼻甲骨质增生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例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方式,术后要注意鼻腔的护理,定期复查,观察鼻腔恢复情况。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在处理时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在进行鼻腔冲洗等操作时要轻柔,防止损伤儿童娇嫩的鼻黏膜。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药物使用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这类特殊人群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利弊后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例如鼻用糖皮质激素在妊娠期及哺乳期的使用,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尽量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如鼻腔冲洗等非药物治疗为主的方法。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鼻腔冲洗等操作要注意力度和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不适或加重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