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能否保守治疗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骨折移位不明显、儿童肱骨骨折、患者全身状况不宜手术时可保守治疗;骨折明显移位且难以手法复位、开放性肱骨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肱骨骨折通常不可保守治疗,医生会综合评估制定适合方案。
一、可保守治疗的情况
1.骨折移位不明显:当肱骨骨折后,骨折端移位较小,没有明显的成角、短缩等情况时,通常可以考虑保守治疗。例如一些裂纹骨折,骨折断端相对稳定,通过适当的外固定等措施往往能够促进骨折愈合。这是因为骨折端移位不明显时,骨折断端间的接触相对较好,局部的血液供应破坏相对较轻,保守治疗的方法如石膏或支具外固定等能够维持骨折端的位置,为骨折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2.儿童肱骨骨折:儿童的骨骼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于儿童肱骨骨折,即使有一定程度的移位,很多时候也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处理。比如儿童的青枝骨折,骨折处皮质连续性部分中断,骨膜仍然完整,利用儿童骨骼的生长潜力,通过简单的外固定往往能够使骨折顺利愈合。这是由于儿童骨骼的成骨细胞活性较强,骨折愈合能力相对成人更快更好,保守治疗能够满足其骨折愈合的需求。
3.患者全身状况不宜手术: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无法耐受手术创伤,那么对于肱骨骨折可以考虑保守治疗。例如一位患有严重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发生了肱骨骨折,由于手术可能会增加患者心肺负担,引发严重并发症,此时保守治疗是相对安全的选择。保守治疗可以避免手术带来的创伤和麻醉风险,通过外固定等方式稳定骨折端,等待骨折自然愈合。
二、不可保守治疗的情况
1.骨折明显移位且难以通过手法复位:当肱骨骨折后,骨折端移位严重,如出现明显的重叠、分离或旋转畸形,而且通过手法复位难以恢复骨折端的正常解剖关系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例如骨折端重叠超过2cm以上,这种情况下保守治疗很难使骨折端恢复到正常位置,无法保证骨折愈合后的功能恢复,此时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更好的选择,以恢复骨折端的正常对位对线,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2.开放性肱骨骨折:开放性肱骨骨折是指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这种情况容易发生感染,必须进行手术治疗。手术需要彻底清创,修复受损的软组织,并进行骨折的固定,以降低感染风险,促进骨折愈合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因为开放性骨折时,外界的细菌等容易进入骨折部位,保守治疗难以有效控制感染,手术清创和内固定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感染的机会,保障患者的预后。
3.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肱骨骨折:如果肱骨骨折合并有神经损伤(如桡神经损伤)或血管损伤,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来修复受损的神经血管并固定骨折。例如肱骨骨折同时伴有桡神经损伤,出现垂腕、垂指等症状时,手术不仅要固定骨折,还要探查和修复受损的桡神经,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因为神经血管损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如神经损伤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血管损伤导致的肢体缺血坏死等,所以这种情况下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在考虑肱骨骨折的治疗方式时,医生会详细评估患者的骨折情况、全身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