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胎盘早剥,孕期需从多方面注意,定期产检监测胎盘等情况、自我监测胎动;保证充足休息、适度活动且避免不良姿势;高血压孕妇严格控压、肾脏疾病孕妇积极治病情;多胎妊娠及有既往史孕妇更需密切监测与严格遵循管理方案。
一、孕期监测方面
1.定期产检:孕妇应严格按照医嘱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通过超声等检查手段密切监测胎盘的位置及情况等。一般从孕早期开始就要关注胎盘相关状况,随着孕周增加,定期产检能及时发现胎盘早剥的早期迹象等。例如,孕中期超声检查可较好地观察胎盘形态等,若存在胎盘位置异常等情况,需更密切监测。
2.自我监测胎动:孕妇要学会自我监测胎动,一般在妊娠中晚期,正常胎动有一定规律,若发现胎动异常增多或减少,可能提示胎儿有宫内缺氧等情况,而胎盘早剥也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缺氧进而引起胎动改变,所以通过自我监测胎动能辅助早期发现异常情况。
二、生活方式方面
1.休息与活动
充足休息:孕妇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过度劳累可能会增加腹部压力等,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一般建议孕妇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晚上至少7-8小时睡眠,白天也可适当午休。
适度活动:在身体状况允许下进行适度活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受到撞击等。适度活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但需注意活动的度,防止因剧烈运动导致腹部受伤引发胎盘早剥。
2.避免不良姿势:孕妇要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或采取一些可能压迫腹部的不良姿势。比如长时间站立可能会影响下肢血液循环等,间接对子宫等产生影响,而久坐且姿势不当可能会使腹部处于受压状态,增加胎盘早剥风险,应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让腹部处于舒适、不受压迫的状态。
三、基础疾病管理方面
1.高血压管理:对于本身有高血压的孕妇,要严格控制血压。高血压会影响子宫胎盘的血流灌注等,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几率。需遵循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若有服用),同时通过饮食等方面辅助控制血压,如低盐饮食等,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收缩压尽量控制在130mmHg以下,舒张压尽量控制在80mmHg以下等,定期监测血压情况。
2.肾脏疾病管理:若孕妇有肾脏疾病,要积极配合治疗,控制病情发展。肾脏疾病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整体代谢等,进而影响胎盘的血供等,增加胎盘早剥风险。需遵循肾脏疾病的相关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肾功能等相关指标,确保身体内环境等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多胎妊娠孕妇:多胎妊娠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相对较高,所以这类孕妇除了遵循上述一般注意事项外,要更加密切监测。比如更频繁进行超声检查等,密切关注各个胎儿的情况以及胎盘的状况等,一旦有任何异常感觉如腹痛、阴道流血等要立即就医。因为多胎妊娠时子宫张力较大等因素易诱发胎盘早剥。
2.有胎盘早剥既往史孕妇:曾经有过胎盘早剥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明显增加。这类孕妇要提前告知医生既往病史,在孕期要更加严格地进行监测,包括更频繁的产检、密切自我监测胎动等,同时要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个性化孕期管理方案,如可能需要更早开始进行某些特殊的监测措施等,以尽量降低再次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