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咽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对症治疗(退热、缓解鼻塞、止咳)、病因治疗(病毒感染多对症,细菌感染用合适抗生素),还需关注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综合治疗缓解症状促康复并采取个体化措施。
清淡饮食:患病期间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呼吸道黏膜刺激,导致症状加重。例如辛辣食物可能会刺激鼻腔和咽喉黏膜,使鼻咽炎症状如鼻塞、咽痛等进一步恶化。
对症治疗
退热:若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低于38.5℃且一般情况良好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通过蒸发散热来降温。若体温高于38.5℃或伴有明显不适,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退热措施,但需注意儿童等特殊人群退热的相关禁忌,优先考虑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或合适药物干预。
缓解鼻塞: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通过冲洗能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腔黏膜水肿,改善鼻塞症状。一般每日可冲洗2~3次,操作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的儿童型鼻腔冲洗器,并在成人监护下进行。
止咳:若患者有咳嗽症状,可适当饮用温水缓解,咳嗽剧烈时可根据病情遵医嘱使用止咳药物,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止咳药物。对于有痰的咳嗽,一般不主张单纯使用强效止咳药,以免影响痰液排出,可适当使用化痰药物辅助痰液排出。
病因治疗
病毒感染:大多数急性鼻咽炎由病毒引起,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对于免疫缺陷等特殊人群,可根据病情评估是否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一般病毒性鼻咽炎具有自限性,经过适当对症处理,多数患者可在1周左右自愈。
细菌感染:若明确有细菌感染,如出现脓涕、白细胞升高等情况,可根据病原菌类型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抗生素。例如对于明确有链球菌感染证据的患者,可选用合适的青霉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急性鼻咽炎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体温、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在治疗上要更加谨慎,如退热时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退热方式或药物,鼻腔冲洗要选择儿童专用且温和的方式。同时要注意儿童的营养摄入,保证其生长发育需求,因为患病期间儿童机体消耗增加。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患急性鼻咽炎时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下呼吸道感染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其基础疾病情况,因为老年人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药物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某些退热药物时要注意对老年人血压、血糖等的影响。
孕妇:孕妇患急性鼻咽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以免影响胎儿。一般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如物理降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等对症治疗方法。若必须使用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的药物,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潜在风险。
总之,急性鼻咽炎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同时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个体化治疗和护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