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窦炎的检查方法包括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RP、鼻分泌物涂片及细菌培养)。前鼻镜用于初步筛查,鼻内镜可更清晰观察深部结构,影像学检查辅助明确病变,实验室检查判断感染等情况。
一、前鼻镜检查
1.适用情况:适用于大部分儿童鼻窦炎的初步筛查,可观察鼻腔内的情况,如鼻甲是否充血、肿胀,鼻道内有无脓性分泌物等。
2.意义:通过前鼻镜检查能直接看到鼻腔前部的结构变化,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鼻窦炎相关的鼻腔异常表现,比如鼻甲肿大可能影响鼻腔通气,鼻道脓性分泌物提示有感染性炎症存在。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操作时需注意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二、鼻内镜检查
1.适用情况:当前鼻镜检查不能明确病变情况时可进行鼻内镜检查,尤其是对于儿童后鼻孔、鼻窦开口等部位的观察。
2.意义:鼻内镜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鼻腔深部结构,包括各鼻窦开口的情况,能发现鼻窦开口是否有阻塞、脓性分泌物引流等情况,有助于明确鼻窦炎的病变部位和程度。儿童进行鼻内镜检查时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感,操作时要尽量快速、轻柔,可适当安抚儿童情绪以配合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适用情况: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对于部分儿童鼻窦炎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由于其分辨率相对较低,现在应用相对较少。
意义:能观察鼻窦的形态、窦腔密度等情况,若窦腔出现混浊、密度增高或有液平面等表现,提示可能存在鼻窦炎。对于低龄儿童,要注意做好辐射防护。
2.CT检查
适用情况:对于病情较为复杂、需要明确鼻窦病变范围等情况时可考虑进行CT检查。
意义:能够清晰显示鼻窦的解剖结构以及病变情况,如鼻窦黏膜增厚、窦腔积液、骨质有无破坏等。但CT检查有辐射,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儿童要权衡利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3.MRI检查
适用情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怀疑有鼻窦内肿瘤等病变时可能会选择MRI检查。
意义:MRI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更好地显示鼻窦内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但一般不作为儿童鼻窦炎常规的检查项目。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适用情况:常用于判断儿童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感染的类型等。
意义:如果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如果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为主,可能提示病毒感染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血常规结果的解读要结合其生理特点,比如婴儿的血常规正常范围与儿童有所不同。
2.C-反应蛋白(CRP)
适用情况:辅助判断炎症反应的程度。
意义:CRP升高往往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在细菌感染引起的鼻窦炎中,CRP通常会明显升高,而病毒感染时CRP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儿童的CRP水平变化也需要结合其年龄等因素综合分析。
3.鼻分泌物涂片及细菌培养
适用情况:对于怀疑有细菌感染且病情较为严重或反复发作的儿童鼻窦炎,可进行鼻分泌物涂片及细菌培养。
意义:通过鼻分泌物涂片可以初步观察是否有细菌等病原体,细菌培养则可以明确具体的致病菌,从而为选择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据。采集鼻分泌物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污染,对于儿童要安抚其情绪以顺利采集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