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炎由病毒感染引发,诱因包括受凉等,病程分初期、急性期、恢复期,表现有鼻内不适、鼻塞等全身症状,诊断靠病史、症状及前鼻镜等检查,治疗以支持对症为主;过敏性鼻炎因接触过敏原致鼻黏膜炎症,有特定症状,诊断依据病史、症状及变应原检测,治疗需避免接触过敏原,用药物等,儿童用药需考虑年龄特点。
一、病因方面
急性鼻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其次为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等。受凉、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因素可降低机体抵抗力,从而容易诱发急性鼻炎。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环境或缺乏运动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等人群病史方面也易患急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以炎性介质(如组胺)释放、有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过敏原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在花粉传播季节,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暴露于相应花粉环境时易发病,过敏体质者更易受影响)、尘螨、动物皮屑等,食入性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等。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二、临床表现方面
急性鼻炎:病程分为初期、急性期、恢复期。初期表现为鼻内干燥、灼热感或痒感和喷嚏,继而出现鼻塞、水样鼻涕,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全身症状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全身症状相对较明显,可出现高热、惊厥等,而成人全身症状相对较轻。急性期鼻塞加重,脓涕增多。恢复期全身症状逐渐减轻,脓涕减少。
过敏性鼻炎:主要症状为发作性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甚至数十个;大量清水样鼻涕;鼻痒,多数患者有鼻痒,有时伴有眼痒、咽痒等;鼻塞,轻重程度不一,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症状发作具有季节性或常年性特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与花粉等过敏原季节暴露相关,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则与常年接触过敏原如尘螨等有关。儿童患者可能因鼻痒出现搓鼻、挖鼻等动作,还可能影响睡眠、学习等。
三、诊断方面
急性鼻炎:主要根据病史(如近期有病毒接触史等)、症状(典型的上述症状)及前鼻镜检查等。前鼻镜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肿胀,有清水样或黏液样分泌物等。实验室检查可通过病毒抗原检测等协助诊断。
过敏性鼻炎:主要依据病史(过敏史、家族过敏史等)、症状(典型的过敏相关症状)、变应原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皮肤点刺试验是比较常用的体外检测方法,通过观察皮肤点刺后的反应来判断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则从血液角度检测特异性抗体情况。
四、治疗方面
急性鼻炎: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注意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如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较重者可对症使用解热镇痛药物等。局部可使用鼻减充血剂缓解鼻塞,但使用时间一般不宜过长,儿童使用需更加谨慎,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药物性鼻炎等。
过敏性鼻炎:首先应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重要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有抗组胺药(可缓解喷嚏、鼻痒、流涕等症状)、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等。对于符合适应证的患者还可考虑免疫治疗等。儿童患者在选择药物时需考虑其年龄特点,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以保证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