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的病因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病理性骨折基础上及火器伤所致。直接暴力常见于外界直接作用致骨折且皮肤黏膜破裂,儿童青少年、高危工作或户外活动频繁人群易患;间接暴力是肌肉收缩或传导应力致骨折伴皮肤黏膜破裂,高空作业者、老年人及骨质疏松者易患;病理性骨折基础上是骨骼病变致强度降低轻微外力即骨折伴皮肤破损,肿瘤患者、老年肿瘤患者易患;火器伤所致是火器造成骨骼及软组织严重损伤致骨折端与外界相通,战争或暴力事件多发地区、相关高危人群易患。
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在参与户外活动或交通活动时,由于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遭受直接暴力导致开放性骨折。比如儿童在玩耍时被高速行驶的车辆撞击,就可能出现直接暴力引起的开放性骨折。
生活方式:经常处于高危工作环境或户外活动频繁的人群,如建筑工人、户外探险者等,接触直接暴力致伤的机会更多,发生开放性骨折的风险相对较高。
间接暴力
具体情况:多是由于肌肉强烈收缩或传导应力作用导致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形成开放性骨折。例如高处坠落时,足部先着地,力量通过下肢传导至膝关节、髋关节甚至脊柱,若力量过大超出骨骼承受范围,可引起骨折,同时由于暴力传导过程中造成皮肤损伤,导致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这种情况在从事高空作业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如建筑施工中的高空坠落事故。
年龄因素: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骼强度下降,在遭受间接暴力时更容易发生骨折,且发生开放性骨折的概率也相对较高。老年人平衡能力较差,在行走或体位改变时容易摔倒,导致间接暴力引起的开放性骨折。
病史因素:有骨质疏松病史的人群,即使受到相对较轻的间接暴力,也可能发生骨折,尤其是开放性骨折。因为骨质疏松会使骨骼脆性增加,承受应力的能力减弱。
病理性骨折基础上的开放性骨折
具体情况:本身存在骨骼病变,如骨肿瘤、骨髓炎等,骨骼结构被病变破坏,强度降低,此时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且骨折处皮肤破损形成开放性骨折。例如患有骨恶性肿瘤的患者,骨骼被肿瘤细胞破坏后变得脆弱,在日常活动中可能因轻微碰撞就发生骨折,并且骨折处皮肤出现破损,形成开放性骨折。这种情况在肿瘤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长期患病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
年龄因素: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在老年肿瘤患者中相对多见。老年人本身骨骼质量就较差,加上肿瘤疾病的影响,更容易出现病理性骨折基础上的开放性骨折。
病史因素:有骨肿瘤、骨髓炎等骨骼病变病史的人群,是发生病理性骨折基础上开放性骨折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需要密切关注骨骼状况,预防骨折的发生。
火器伤所致
具体情况:由枪弹、弹片等火器造成的开放性骨折,高速的投射物作用于人体,不仅造成骨骼的破坏,还会导致皮肤等软组织的严重损伤,使骨折端与外界相通。例如战争中的枪伤、暴力犯罪中的枪击事件等,都可能导致火器伤所致的开放性骨折。这种情况在战争时期或社会治安较差的地区较为常见。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在处于战争环境或暴力事件多发地区的人群中更为集中。青少年和成年人群在这些环境下面临的风险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生活在治安状况复杂地区或经常参与高风险活动的人群,如军事人员、某些高危行业从业者等,更容易遭遇火器伤导致的开放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