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等不能耐受手术者,手术有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分早期、中期、后期康复,老年患者需关注基础病及防并发症,儿童患者要选影响小的方法并关注骨骺及生长发育。
一、非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无明显移位、全身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持续皮牵引,通过牵引维持骨折的对位对线,需注意牵引重量和时间等的把控,同时要定期监测牵引效果及患者皮肤等情况,长期卧床可能引发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需加强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活动肢体等。
二、手术治疗
1.内固定手术
适应证:对于可以耐受手术的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如骨折有明显移位等情况。内固定手术方式有多种,如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等。以PFNA为例,其具有固定牢固、创伤相对较小等优点,能较好地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
手术操作要点: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装置,在影像引导下进行骨折复位,然后将内固定装置植入,恢复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结构,固定骨折端,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2.人工关节置换术
适应证:对于高龄、骨折严重粉碎、预计骨折愈合困难或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术,如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相对简单,能较快地让患者恢复行走功能,但长期效果可能不如全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置换则能更好地恢复髋关节功能,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要求更高。
手术操作要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关节假体,切除损坏的股骨头或股骨头及髋臼,植入人工关节假体,恢复髋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三、术后康复
1.早期康复
术后早期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屈伸活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同时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恢复。一般术后1-2天即可开始进行简单的肌肉收缩等练习,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
2.中期康复
在骨折初步稳定后,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髋关节屈伸、外展等主动或被动活动,同时逐渐增加负重练习。例如,使用助行器等辅助工具进行部分负重行走,根据X线片显示的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负重程度。
3.后期康复
当骨折完全愈合后,可进行全面的髋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以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和髋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1.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手术前后要积极调整基础疾病,降低手术风险。术后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康复速度可能较慢,需耐心进行康复训练,并加强护理,预防肺炎、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儿童患者
儿童左股骨粗隆间骨折相对较少见,多因高能量损伤引起。治疗上需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骨骼生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一般优先考虑闭合复位内固定等方法,要密切关注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对骨骺的影响,因为儿童骨骺尚未发育成熟,治疗不当可能影响下肢生长发育,导致肢体不等长等并发症。康复过程中要定期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指导合理的康复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