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骨膜炎有疼痛、肿胀、压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疼痛可轻可重,活动时加重,因炎症刺激神经末梢所致;肿胀因炎症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组织间隙;压痛是炎症使局部组织敏感,按压刺激神经末梢;活动受限由疼痛、肿胀及炎症致肌肉痉挛等引起,不同人群表现因自身情况而异。
具体表现:是膝盖骨膜炎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程度可轻可重,初期可能为隐痛,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变为刺痛或胀痛。在活动膝关节时,疼痛往往会加重,比如上下楼梯、长时间行走、剧烈运动后,疼痛可能会明显加剧。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疼痛的感受可能有所差异。例如,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由于膝关节使用频繁,骨膜炎引起的疼痛可能相对更明显;而老年人可能本身膝关节存在一定退变,骨膜炎导致的疼痛会让其行动受限更显著。
产生机制:主要是由于炎症刺激了膝关节周围的神经末梢,导致神经传导痛觉信号。炎症会使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增加了对神经的压迫和刺激,从而引发疼痛。
肿胀
具体表现:膝盖部位会出现肿胀现象,外观上可见膝盖部位饱满,皮肤可能有轻度的紧绷感。肿胀的程度因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炎症越重,肿胀可能越明显。肿胀会影响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比如弯曲和伸展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对于不同人群,肿胀的表现也有差异,年轻的运动爱好者可能在运动后短时间内出现肿胀,而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痛风等同时合并膝盖骨膜炎的患者,肿胀可能会伴随其他相关症状,如痛风患者可能还会有关节红肿热痛等表现。
产生机制:炎症反应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液体成分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组织水肿,从而出现肿胀。同时,炎症介质的释放也会促进局部组织的水肿形成。
压痛
具体表现:在膝盖骨膜所在的部位按压时,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觉。压痛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一般集中在膝盖骨周围。不同个体对压痛的敏感程度不同,有些人可能轻轻按压就会感到剧痛,而有些人可能需要较用力按压才会有明显痛感。对于有不同病史的人群,比如有过膝关节外伤病史的人,其膝盖骨膜炎引起的压痛可能与单纯运动劳损导致的骨膜炎压痛有所不同,外伤病史可能会使局部组织的损伤基础上合并炎症,压痛表现可能更复杂。
产生机制:炎症使得局部组织处于敏感状态,按压时刺激到炎症部位的神经末梢,引发疼痛的感觉。
活动受限
具体表现:由于疼痛、肿胀等症状的影响,膝关节的活动会受到限制。患者可能发现自己弯曲或伸直膝盖时不如以往顺畅,活动范围减小。比如正常情况下可以轻松下蹲的动作,在患有膝盖骨膜炎时可能会变得困难。不同年龄层的人群活动受限的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膝关节活动受限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的跑跳等活动;老年人则可能因为活动受限而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上下厕所、洗澡等需要膝关节参与的动作都会受到影响。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活动受限对其生活的干扰程度也不一样,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膝关节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而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相对来说对膝关节活动受限的耐受程度可能较低,但也会明显影响其出行等活动。
产生机制:疼痛导致患者为了避免疼痛而不敢正常活动膝关节,肿胀使得膝关节的空间受限,影响了正常的关节运动,同时炎症也会使得关节周围的肌肉出现保护性痉挛,进一步限制了膝关节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