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常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严重者有发热、脱水等;诊断需采集病史(了解发病前情况)、体格检查(腹部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必要时胃镜检查(见胃黏膜充血等病变)来明确。
一、急性胃炎的常见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多数患者会出现上腹部隐痛、胀痛等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这是因为胃黏膜受到刺激后,胃平滑肌痉挛或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导致。例如,因进食不洁食物引发的急性胃炎,患者上腹部疼痛较为常见。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但会有哭闹、拒食等表现;老年人可能疼痛相对不典型,需仔细辨别。
恶心、呕吐:也是常见症状,可表现为恶心感后呕吐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出胆汁甚至血性物。这是由于胃黏膜炎症刺激引起胃蠕动功能紊乱,导致胃排空障碍。年轻人因饮食不规律等引发的急性胃炎,恶心呕吐症状可能较为明显;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发生急性胃炎时,恶心呕吐可能会加重其身体不适,需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食欲不振:患者往往食欲减退,不想进食。这是因为胃部炎症影响了正常的消化功能,味觉和嗅觉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儿童急性胃炎时食欲不振表现更突出,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本身消化功能较弱,急性胃炎时食欲不振会进一步加重身体虚弱状况。
其他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发热、脱水等表现。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脱水则是由于频繁呕吐和腹泻(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腹泻)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过多引起,如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等。对于儿童来说,脱水可能会危及生命,需密切关注;老年人脱水可能加重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风险。
二、急性胃炎的诊断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发病前情况:了解患者发病前是否有进食过刺激性食物、不洁食物、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有无大量饮酒等情况。例如,询问患者是否在发病前一天食用了变质的海鲜,或者是否近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等。不同年龄人群病史采集重点不同,儿童要询问家长其近期饮食情况、是否接触过可能导致感染的源;老年人要询问其基础疾病情况以及近期用药史等。
2.体格检查
腹部体征:一般会有上腹部轻压痛,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体征。医生通过触诊腹部来判断胃部炎症情况,儿童检查时要注意轻柔操作,避免引起患儿不适;老年人检查时要注意动作缓慢、力度适中。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偏低。儿童血常规检查要准确采集血液标本,老年人血常规结果要结合其基础血象情况综合判断。
粪便常规:若伴有腹泻,粪便常规可能可见异常,如有少量白细胞等。通过粪便常规检查可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肠道感染等情况,儿童留取粪便标本要注意及时和规范;老年人留取标本时要考虑其行动不便等因素。
4.胃镜检查(必要时)
直接观察: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病变,能直接明确胃黏膜的炎症情况。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或病情较重、需要明确病因的患者,胃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儿童进行胃镜检查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确保检查安全;老年人进行胃镜检查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做好术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