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预防酒精性急性胰腺炎,需避免过量饮酒,一般人群严格控酒,有胰腺炎病史者绝对戒酒;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一般人群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肥胖人群控体重,老年人选温和运动;及时治疗相关基础疾病,高脂血症患者控血脂,胆道疾病患者治疾病;青少年杜绝饮酒,孕妇绝对禁酒。
一般人群:对于饮酒的一般人群,应严格控制酒精摄入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例如,一瓶500ml、酒精度数为33%的啤酒,酒精含量约为16.5g;一杯1.5两、酒精度数为50%的白酒,酒精含量约为37.5g,需注意避免长期大量摄入此类含酒精饮品。
有胰腺炎病史人群:这类人群更应绝对戒酒,因为既往有酒精性急性胰腺炎病史者,再次饮酒极易诱发疾病复发,对胰腺的损伤风险显著增加。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一般人群:日常饮食应均衡,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避免暴饮暴食。例如,每日应摄入300~500g蔬菜、200~300g水果,以保证膳食纤维的充足供应,维持肠道正常功能,间接降低酒精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风险。
肥胖人群:肥胖是酒精性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人群需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可选择低热量、低脂肪的食物,如清蒸鱼、煮鸡蛋等作为蛋白质来源,减少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取。
适度运动
一般人群: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为4~6km/h)、慢跑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如每周2~3次的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增强体质,提高身体代谢能力,有助于预防酒精性急性胰腺炎。
老年人:老年人运动应选择较为温和的方式,如慢走、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以自身感觉微微出汗、无明显疲劳感为宜,每次运动时间可控制在30~60分钟,每日可进行1~2次,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不适,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及时治疗相关基础疾病
高脂血症患者:高脂血症与酒精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可能存在协同作用。高脂血症患者需积极治疗,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将血脂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饮食上要减少高脂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奶油等,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脂异常类型选用合适的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等,使血清总胆固醇(TC)<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mmol/L、甘油三酯(TG)<1.7mmol/L等。
胆道疾病患者:胆道疾病如胆结石等可增加酒精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风险。患有胆道疾病的人群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胆结石患者可根据结石大小、症状等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以解除胆道梗阻等潜在危险因素,降低酒精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概率。
特殊人群的特别注意事项
青少年:青少年应严格杜绝饮酒行为,因为青少年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酒精对其胰腺等器官的损害更为严重,且青少年可能因好奇等因素接触酒精,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使其认识到饮酒的危害,从源头上避免因饮酒引发酒精性急性胰腺炎。
孕妇:孕妇绝对不能饮酒,酒精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同时也会对孕妇自身胰腺造成不良影响,增加患酒精性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的风险,孕妇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自身和胎儿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