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有多种常见症状,声音嘶哑因癌肿累及声带致声带振动异常引起,长期用声过度人群需警惕;咽喉部异物感和疼痛是肿瘤刺激黏膜神经所致,中老年、长期吸烟饮酒者更易出现;咳嗽和痰中带血是肿瘤刺激黏膜及血管破裂引起,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者需区分;呼吸困难因肿瘤阻塞气道,儿童因气道窄症状更早严重,老年因气道功能减退进展快;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喉癌转移导致,各年龄性别人群发现无痛性进行性增大淋巴结都要排查喉癌。
发生机制:喉癌好发于声带部位,肿瘤生长会影响声带的振动功能。声带是发声的重要结构,当癌肿累及声带时,会导致声带运动受限或异常,从而引起声音嘶哑。
人群差异:对于长期用声过度的人群,如教师、歌手等,本身声带就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疲劳或轻微损伤,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超过2周仍不缓解,更应警惕喉癌可能。而一般人群出现声音嘶哑,若为炎症等良性疾病引起,经休息、抗炎等治疗多可缓解,若为喉癌导致则不易缓解且会逐渐加重。
咽喉部异物感和疼痛
发生机制:喉癌患者常可感觉咽喉部有异物,吞咽时明显。肿瘤刺激咽喉部黏膜及神经会引起疼痛,早期疼痛可能较轻,呈间歇性,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重,可为持续性疼痛。
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患喉癌,从而出现此类症状。有长期吸烟、饮酒习惯的人群,其咽喉部长期受到烟草烟雾和酒精的刺激,黏膜屏障受损,更容易发生喉癌相关的咽喉部异物感和疼痛症状。例如,长期每天吸烟20支以上且饮酒量较大的人群,患喉癌风险显著增加,出现咽喉不适症状的几率也高于常人。
咳嗽和痰中带血
发生机制:肿瘤生长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同时肿瘤表面血管破裂可导致痰中带血。若肿瘤进一步发展,侵蚀较大血管,可能出现痰中带较多鲜血甚至大咯血的情况。
病史相关: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本身就有咳嗽症状,当合并喉癌时,咳嗽症状会加重且性质改变,痰中带血等表现更需引起重视。应注意区分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与喉癌相关症状的区别,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痰一般为白色黏液痰等,而喉癌导致的痰中带血可能为血丝或小血块等。
呼吸困难
发生机制:当喉癌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会阻塞喉部气道,引起呼吸困难。初期可能表现为活动后气促,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静息状态下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特殊人群情况:儿童患喉癌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气道较狭窄,呼吸困难症状可能出现得更早且更严重。对于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进行性呼吸困难,也要考虑喉癌等疾病的可能。老年人群本身可能存在气道功能减退等情况,若发生喉癌导致呼吸困难,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密切关注呼吸情况,及时就医评估气道梗阻程度。
颈部淋巴结肿大
发生机制:喉癌可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一般先出现颈部单侧或双侧的淋巴结肿大,初期淋巴结可活动,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结会逐渐固定、融合。
年龄与性别因素: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发生颈部淋巴结肿大时需综合考虑喉癌可能。男性喉癌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几率相对可能有一定特点,而各个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当发现颈部有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淋巴结时,无论年龄和性别,都应排查喉癌等相关疾病。例如,青少年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也不能忽视喉癌转移的可能性,需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