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相关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有视诊、触诊、动诊、量诊;影像学检查中X线可看骨质情况,CT能清晰显示骨质细微结构,MRI可显示软组织结构;实验室检查里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活动期膝关节炎血沉、CRP会有相应变化。
触诊:检查膝关节周围有无压痛,压痛的具体部位有助于判断病变的大致位置,比如髌骨关节面压痛可能提示髌骨关节炎等。触摸膝关节周围组织的温度,若有炎症可能出现温度升高。
动诊:检查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包括屈伸活动等。正常膝关节屈伸有一定范围,若活动范围受限,可能提示膝关节存在病变,如膝关节炎时可能出现屈伸活动困难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膝关节活动范围有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活动范围相对较大但也有其正常范围,随着年龄增长活动范围会逐渐相对固定等。
量诊:测量膝关节的周径等,对比双侧膝关节周径差异,若一侧周径增大,可能提示有肿胀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意义:是膝关节炎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观察膝关节的骨质情况,如是否有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窄等。骨质增生是膝关节炎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关节间隙狭窄提示软骨磨损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X线表现有差异,老年人膝关节炎X线表现通常更为明显,儿童膝关节炎相对较少见但也有其特殊情况。
具体表现:早期可能仅见关节间隙轻度变窄,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关节边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软骨下骨硬化等。
CT检查:
意义:对于一些复杂的膝关节病变,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的细微结构,比如可以更清楚地观察膝关节骨质增生的具体形态、关节内是否有游离体等。尤其在判断骨质破坏等情况时比X线更有优势。不同年龄、性别患者CT检查操作及结果解读需考虑个体差异,儿童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等问题。
具体表现:能更精准显示膝关节骨质的病变,如骨质的破坏、骨折等情况的显示比X线更清晰。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意义:可以很好地显示膝关节的软组织结构,如半月板、韧带、滑膜等情况。对于膝关节炎患者,能明确半月板是否损伤、韧带是否有撕裂、滑膜是否有增生等。是评估膝关节炎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变细节的重要检查方法。不同年龄人群膝关节MRI表现有差异,儿童膝关节的软骨、半月板等结构与成人不同,在解读MRI时需考虑这些差异。女性因生理周期等因素一般无特殊影响,但在检查时需注意相关情况。
具体表现:可显示半月板的信号改变、韧带的损伤情况、滑膜的增厚以及关节腔积液等情况。如膝关节炎时常见半月板退变、滑膜增生、关节腔积液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一般膝关节炎患者血常规无明显异常,但如果是感染性关节炎等特殊类型的膝关节炎,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正常范围有差异,儿童白细胞计数相对较高等。
血沉(ESR):血沉可反映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膝关节炎患者如果处于活动期,血沉可能会加快。不同性别血沉正常范围略有不同,一般女性血沉略快于男性等。不同年龄人群血沉正常范围也有变化,老年人血沉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性增快等。
C反应蛋白(CRP):CRP也是反映炎症的指标,膝关节炎活动期CRP可升高。其变化情况与病情活动相关,可用于评估病情的活动程度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CRP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