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会引发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反酸烧心等症状,腹痛无固定规律,与饮食不规律、吸烟饮酒、熬夜等生活方式有关;腹胀是因胃排空和消化功能受影响,与进食过快、过多产气食物、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相关;消化不良是胃消化功能受阻,与精神压力大、长期服刺激胃药物等生活方式有关;反酸烧心是胃酸分泌过多及食管下括约肌失调所致,与进食甜食辛辣食物、肥胖等生活方式相关。
一、腹痛
表现及特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腹痛没有固定的规律,可能是隐痛、胀痛等。一般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疼痛较轻,可忍受;有些患者疼痛相对明显。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胃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导致胃蠕动功能紊乱或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有关。例如,炎症因子刺激胃黏膜的感受器,进而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疼痛感觉。不同年龄的患者腹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表述不清,更多表现为哭闹、拒食等;成年患者则能较准确描述疼痛性质和部位等。
与生活方式关系:长期饮食不规律,如经常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会增加胃的负担,刺激胃黏膜,容易诱发腹痛;过度吸烟、饮酒也会损伤胃黏膜,导致腹痛发作。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熬夜的人,身体免疫力下降,胃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弱,更易出现腹痛症状。
二、腹胀
表现及特点:患者常感觉上腹部胀满不适,可伴有早饱感,即进食少量食物就觉得饱胀。这是因为胃黏膜炎症影响了胃的正常消化和排空功能,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生气体,导致腹胀。老年人由于胃肠蠕动功能本身就有所减退,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时腹胀症状可能更明显;儿童患者腹胀可能还会影响食欲,导致进食量减少。
与生活方式关系:进食过快、过多食用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会加重腹胀。比如一次性吃很多豆类,豆类在肠道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容易引起腹胀。缺乏运动的人胃肠蠕动慢,也容易出现腹胀情况,长期久坐、不爱活动的人群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时腹胀问题可能更为突出。
三、消化不良
表现及特点: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进食后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胃黏膜炎症影响了胃的消化酶分泌和消化功能,使得食物的消化过程受阻。不同年龄段患者消化不良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厌食、呕吐,而成年患者可能更多是食欲下降、餐后不适等。
与生活方式关系:长期精神压力大、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胃肠功能,导致消化不良。例如,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状态的人群,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另外,长期服用某些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也会加重消化不良症状,有长期服药史且不注意胃保护的人群需特别关注消化不良问题。
四、反酸、烧心
表现及特点:反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至口咽部,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这是因为胃黏膜炎症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以及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使得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不适。老年患者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退化,更容易出现反酸、烧心症状;儿童患者相对较少出现,但如果有胃食管反流家族史或不良饮食习惯也可能发生。
与生活方式关系:进食过多甜食、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诱发反酸、烧心。比如大量食用辣椒后,辣椒素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增多,引发不适。肥胖人群由于腹腔压力高,容易导致胃酸反流,增加反酸、烧心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