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假性囊肿的检查包括影像学、实验室及内镜检查。影像学中腹部超声简便无辐射但受干扰,CT清晰但有辐射,MRI分辨率高无辐射但有局限;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可助判断感染,胰酶一般正常;内镜超声能准确定位但有创。
一、影像学检查
(一)腹部超声
1.原理及优势:利用超声波对胰腺区域进行扫描,可初步发现胰腺假性囊肿。它操作简便、无辐射,能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对于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儿童等对辐射敏感人群,是较为安全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通过腹部超声可观察到胰腺周围或胰腺内是否有液性暗区,判断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局限性:受肠道气体等因素干扰较大,对于一些位置较深或被气体遮挡的囊肿可能显示不清。
(二)CT检查
1.原理及优势:能清晰显示胰腺假性囊肿的详细情况,包括囊肿的准确位置、大小、与周围血管、脏器等的关系。通过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明确囊肿壁的情况,区分囊肿是单纯性还是伴有感染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患者,CT检查都能较为精准地呈现胰腺假性囊肿的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例如,能明确囊肿是否压迫周围重要血管,对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2.局限性:有一定辐射,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选择,不过现代低剂量CT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辐射风险。
(三)MRI检查
1.原理及优势:利用磁共振现象进行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更好地显示胰腺假性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是对血管的显示更为清晰。对于一些不适合做CT检查(如对碘造影剂过敏等)的患者,MRI是较好的替代检查方法。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中均可应用,且无辐射危害。例如,能更精准地判断囊肿与胰管的关系等,对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2.局限性:检查时间相对较长,价格较贵,且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不能进行MRI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如果胰腺假性囊肿伴有感染,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高。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变化可能更明显。对于有病史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情况的患者,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有助于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因素导致的假性囊肿相关并发症。
2.其他指标:如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也可能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但这些指标缺乏特异性,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二)胰酶检查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通常在正常范围,除非囊肿合并胰瘘等情况,才可能出现胰酶升高,但一般升高幅度不如急性胰腺炎时明显。对于有胰腺相关病史的患者,检测胰酶水平有助于排除其他胰腺疾病导致的类似表现。
三、内镜检查
(一)内镜超声(EUS)
1.原理及优势:通过内镜将超声探头置于消化道内,近距离探测胰腺区域,能更准确地判断胰腺假性囊肿的起源、与胰管的关系等。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胰腺假性囊肿,EUS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中均可应用,尤其是对于怀疑胰腺假性囊肿与胰管沟通的情况,EUS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例如,能清晰显示囊肿是否与胰管相通,这对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如是否需要同时处理胰管病变等)至关重要。
2.局限性:属于有创检查,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不适,且对操作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