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骨折治疗分保守和手术及康复。保守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用石膏等固定;手术用于有移位、复杂骨折,有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方式;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做非固定关节活动,中期增踝关节活动范围,后期行功能恢复锻炼,需依具体情况选治疗方法并关注愈合与功能恢复。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
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距骨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例如一些裂纹骨折,骨折端移位不明显。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可塑性,轻度移位的距骨骨折有时也可先尝试保守治疗。儿童的骨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定的自我调整和塑形能力,但也需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足部的功能恢复。
2.具体措施
通常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时间一般较长,通常需要6-12周,具体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在固定期间,需要定期进行X线检查,以监测骨折的对位对线情况和愈合进度。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足部的血运和感觉情况,避免因固定过紧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等并发症。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
有移位的骨折:当距骨骨折有明显移位时,如骨折端移位超过一定程度(具体标准需根据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一般需要手术治疗。例如距骨颈骨折伴移位,这种情况往往会影响距骨的血供,需要及时手术复位。
复杂骨折:对于合并有其他损伤的距骨骨折,如同时合并踝关节其他结构损伤的距骨骨折,也多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成年患者,尤其是青壮年,距骨骨折有移位时手术治疗更为常见。因为成年患者对足部功能要求较高,及时手术复位有利于恢复足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
2.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将移位的骨折端复位,然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端。这种手术方式能够较好地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例如对于距骨体骨折等情况,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
其他特殊手术方式:对于一些血供损伤严重的距骨骨折,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特殊的手术方式,如带血管蒂的骨移植等,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
在骨折固定期间,就可以开始进行非固定关节的活动锻炼,如足趾的屈伸活动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要协助进行足趾的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早期康复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有利于骨折周围组织的恢复。
2.中期康复
当骨折达到一定愈合程度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踝关节的活动范围锻炼。一般在骨折固定4-6周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开始进行踝关节的屈伸等活动。但要注意活动的幅度和力度,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再次移位或影响愈合。对于成年患者,中期康复锻炼需要更加注重力量的恢复和平衡能力的训练;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和骨折愈合情况适度调整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
3.后期康复
骨折基本愈合后,需要进行全面的功能恢复锻炼,包括步行训练、平衡训练等。通过逐步增加负重和复杂的足部活动,恢复足部的正常功能。对于成年患者,后期康复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以恢复到受伤前的足部功能水平;对于儿童患者,在康复后期要关注其足部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恢复情况,确保其能够正常行走和参与日常活动。
距骨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如移位情况、患者年龄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骨折愈合和足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