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桡骨骨折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有手法复位外固定、持续骨牵引;手术治疗有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时需考虑患者多因素,且康复训练重要。
一、保守治疗
1.手法复位外固定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骨折移位不明显或经过手法复位后位置良好的尺桡骨骨折患者适用。例如儿童的青枝骨折等情况,骨折端有成角但通过手法可以矫正。
操作过程:医生会在麻醉下通过手法将移位的骨折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然后根据骨折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外固定装置,如石膏固定。石膏固定可以维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促进骨折愈合。一般石膏固定需要持续4-6周左右,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石膏固定的松紧度等。
2.持续骨牵引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骨折端移位明显,难以通过手法复位或者患者局部肿胀严重,暂时不能进行手法复位的尺桡骨骨折患者。例如一些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前期,需要通过骨牵引来缓解肌肉痉挛,矫正骨折端的重叠移位等。
操作过程:通过在骨骼上穿针,利用牵引装置持续施加牵引力,使骨折端逐渐复位。牵引重量和牵引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来调整,一般需要定期调整牵引的力量和方向,以达到最佳的复位效果。
二、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内固定
适用情况
当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无法达到解剖复位要求时,如骨折端有明显的分离、旋转等移位。例如复杂的多段骨折,手法复位难以恢复正常的骨结构。
开放性尺桡骨骨折,需要进行切开清创并同时进行内固定,以恢复骨折的稳定性和促进骨折愈合,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尺桡骨骨折,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处理神经血管损伤。
操作过程:医生会切开皮肤和软组织,暴露骨折端,然后通过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如钢板、螺钉等将骨折端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内固定材料可以维持骨折端的稳定,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术后需要进行伤口的护理,预防感染,同时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康复训练。
2.外固定架固定
适用情况
对于一些严重的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严重,无法立即进行内固定的患者。外固定架可以在不直接接触骨折端周围软组织的情况下,对骨折端进行固定,有利于伤口的观察和处理,同时也能维持骨折的复位。
一些多发性创伤患者,尺桡骨骨折合并其他部位严重损伤,需要一种相对简单、对局部软组织干扰较小的固定方法时,外固定架也是一种选择。
操作过程:在骨折两端的骨骼上分别穿针,然后通过外固定架的连接装置将针固定,从而对骨折端进行固定。外固定架的固定位置可以根据骨折的情况进行调整,术后需要定期检查针道情况,防止针道感染等并发症。
在治疗尺桡骨骨折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例如儿童尺桡骨骨折,由于儿童骨骼的生长潜力较大,在治疗上可能更倾向于保守治疗,如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但需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和骨骼生长情况;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考虑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可能更倾向于手术治疗中的内固定或者外固定架固定,但要注意手术风险和术后康复的难度;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更加关注伤口愈合情况,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康复训练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康复训练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逐步进行,以恢复肢体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