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乳糖不耐受可引发多种症状,包括消化系统的腹泻、腹胀,胃肠道不适的肠痉挛、呕吐,全身表现的体重增长缓慢和精神状态改变,这些症状会影响婴儿的营养摄入、生长发育及精神状态。
一、消化系统症状
1.腹泻
对于母乳喂养的乳糖不耐受婴儿,腹泻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大便次数增多,一般每天可达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大便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有的还带有泡沫,质地较稀。这是因为乳糖不能被正常消化吸收,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导致肠道蠕动加快而引起腹泻。例如,有研究表明,乳糖不耐受患儿的粪便pH值常降低,呈酸性,这与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发酵产酸有关。
不同年龄的婴儿表现可能有所不同,新生儿期的乳糖不耐受腹泻可能会影响婴儿的体重增长,因为营养物质不能充分吸收。较大婴儿的腹泻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腹部不适等情况。
2.腹胀
患儿肠道内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发酵产生气体,导致腹胀。婴儿可能会出现肚子鼓鼓的情况,有的孩子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因为腹胀会带来腹部的不适。对于小月龄婴儿,可能会出现频繁哭闹,吃奶时可能会吸入较多空气,加上肠道内气体增多,腹胀症状更明显。
年龄较小的婴儿腹胀可能会影响其吃奶的意愿,导致奶量摄入减少,进而影响生长发育。而较大婴儿的腹胀可能会使其腹部有饱胀感,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
二、胃肠道不适相关症状
1.肠痉挛
乳糖不耐受可能引发肠痉挛,表现为婴儿突然出现阵发性哭闹,哭闹时间较长,难以安抚。这是因为肠道内未消化的乳糖发酵产生的物质刺激肠道,引起肠道平滑肌痉挛。例如,有临床观察发现,乳糖不耐受患儿发生肠痉挛的概率相对较高,这种肠痉挛在夜间可能更为明显,影响婴儿的睡眠和家长的休息。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儿,肠痉挛的表现可能相似,但小月龄婴儿由于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通过哭闹来体现不适。较大婴儿可能会用肢体动作表示腹部的疼痛不适。
2.呕吐
部分母乳乳糖不耐受的婴儿会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未消化的奶液,可能是因为肠道内的不适刺激胃肠道,引起逆蠕动导致呕吐。年龄较小的婴儿呕吐可能会比较频繁,有的可能在吃奶后不久就发生呕吐。
婴儿频繁呕吐可能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如果呕吐严重,还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三、全身表现相关症状
1.体重增长缓慢
由于母乳中的乳糖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婴儿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从而影响体重增长。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存在乳糖不耐受,在一段时间内体重增长可能低于正常婴儿的增长曲线。例如,通过定期的体重监测可以发现,乳糖不耐受婴儿的体重增长速度明显慢于正常婴儿。
不同月龄的婴儿体重增长情况不同,在婴儿期体重增长是评估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体重增长缓慢提示可能存在营养摄入不足的问题,需要考虑乳糖不耐受等因素并进行相应评估。
2.精神状态改变
长期母乳乳糖不耐受导致婴儿营养摄入不足,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精神状态改变。因为身体处于一种营养缺乏、不适的状态,婴儿的整体精神状态不如正常婴儿活泼。例如,正常婴儿在吃饱喝足后会比较安静或有较好的精神状态,而乳糖不耐受婴儿可能会显得比较倦怠,对周围环境的反应相对较迟钝。
对于不同年龄的婴儿,精神状态的改变表现有所差异,小月龄婴儿可能表现为嗜睡、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较大婴儿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意玩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