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护理需从多方面进行,包括病情观察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腹泻情况;饮食护理,急性期进易消化少刺激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缓解期逐步过渡正常饮食;药物护理,观察常用药物不良反应;肛周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并涂抹保护剂;心理护理,关注患者情绪给予支持;休息与活动护理,急性期卧床休息,缓解期适当活动。
一、病情观察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对于发热患者,需观察体温变化规律,因为炎症活动可能导致发热,体温的波动情况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例如,持续高热可能提示炎症较为严重或出现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更要频繁观察体温变化,防止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老年患者生命体征相对不稳定,需更加细致监测。
腹泻情况观察:准确记录腹泻的次数、粪便的性状(如是否为黏液脓血便等)、量等。腹泻次数多且粪便呈黏液脓血便时,提示肠道炎症较明显。儿童患者腹泻易导致脱水等并发症,要特别关注粪便的外观及量;老年患者腹泻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等问题,需密切观察记录。
二、饮食护理
急性期饮食:急性期患者应进食易消化、少纤维素、富含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粗纤维食物,如粗粮、芹菜等。这是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肠道,加重腹泻等症状。儿童患者在急性期要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老年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更需精细软烂。
缓解期饮食:缓解期可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但仍要避免食用可能诱发疾病发作的食物。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等,同时保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儿童患者缓解期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促进生长发育;老年患者则要考虑消化吸收能力,选择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
三、药物护理
常用药物: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等药物时,要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皮疹等。对于儿童患者,要谨慎使用可能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密切关注用药后的反应;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更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加强监测。
四、肛周皮肤护理
保持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皮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发生肛周感染。儿童患者肛周皮肤娇嫩,清洗时要注意动作轻柔;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清洗时水温要适宜,避免过度擦拭损伤皮肤。
保护皮肤:可涂抹凡士林等保护剂,预防肛周皮肤破损。对于腹泻频繁的患者,更要加强肛周皮肤的护理,减少粪便等对皮肤的刺激。
五、心理护理
关注情绪: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儿童患者可能因疾病影响生活而产生恐惧等情绪,需要医护人员用温和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老年患者可能因长期患病对治疗失去信心,要耐心倾听其诉求,帮助树立治疗信心。
六、休息与活动护理
急性期休息: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以减少肠道蠕动,缓解腹痛等症状。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但也要在病情允许下适当进行轻松活动;老年患者休息时要注意舒适体位,可适当进行床上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缓解期活动:缓解期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当进行活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儿童患者缓解期可在家长陪伴下进行适度户外活动;老年患者活动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活动强度和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