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后需从休息与制动、肿胀与疼痛管理、康复锻炼、饮食注意及定期复查等方面进行处理。休息制动时初期要停止活动、抬高患肢,用合适固定装置固定;肿胀疼痛期72小时内冷敷、后热敷,儿童少用强效止痛药,成人遵医嘱止痛;康复锻炼分早期等长收缩、中期小范围活动、后期增加负重等;饮食要营养均衡、避辛辣;要定期复查了解愈合情况,儿童因生长发育需更频繁复查,成人按要求按时复查。
一、休息与制动
1.初期休息:踝关节骨折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尽量避免患肢负重,需要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活泼好动,更要严格限制其活动,防止骨折部位移位加重损伤。成年人也需严格遵循,避免过早下地行走等活动。
2.固定方式:通常会采用石膏或支具进行固定,固定要牢固且合适。儿童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固定时要特别注意松紧度,过松起不到固定作用,过紧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需要定期调整固定装置的松紧程度。成年人固定后也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等情况。
二、肿胀与疼痛管理
1.肿胀处理:受伤后72小时内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儿童冷敷时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可在皮肤与冷敷物之间垫上毛巾等。72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肿胀消退。成年人同样适用冷敷和热敷的方法,但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把控。
2.疼痛缓解:如果疼痛较为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儿童一般不建议优先使用强效止痛药,可通过抬高患肢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疼痛为主。成年人若疼痛难以忍受,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合适的止痛措施,但要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三、康复锻炼
1.早期康复(骨折后1-2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即肌肉用力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儿童进行此类锻炼时要注意力度适中,由家长协助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主要是防止肌肉萎缩。成年人也可逐步开始简单的肌肉收缩动作。
2.中期康复(骨折后2-6周):可在固定可靠的情况下进行踝关节的屈伸等小范围活动,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部位移位。儿童在这个阶段的康复锻炼要更加谨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循序渐进,成年人则可逐渐增加活动的幅度和力度,但仍需在医生监测下进行。
3.后期康复(骨折6周后):逐步增加踝关节的负重和复杂活动锻炼,如站立、行走等,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儿童由于骨骼生长潜力,康复锻炼要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成年人则可根据骨折愈合程度进行更全面的功能恢复锻炼,如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四、饮食注意
1.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有助于组织修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需要充足的蛋白质来支持骨折愈合和身体发育,可多吃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成年人也需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同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如橙子、菠菜等,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整体恢复。
2.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可能会引起血管扩张,加重局部肿胀和疼痛,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应尽量避免食用过多辛辣食物。
五、定期复查
1.复查频率:按照医生要求定期进行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儿童由于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且骨骼有生长特性,可能需要更频繁地复查来监测骨折愈合和骨骼生长情况。成年人也需按时复查,一般骨折后1周、2周、1个月等时间点都要进行复查,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