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化性肌腱炎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有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成年用非甾体抗炎药,儿童慎用;介入治疗有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和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术治疗有开放手术和关节镜手术,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一、保守治疗
1.休息与制动
对于年轻、活动量相对较小且症状较轻的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避免患侧过度活动是基础。例如,长期从事打字工作的女性患者,若患钙化性肌腱炎,应减少手部频繁的屈伸动作。通过让肌腱炎症部位得到充分休息,减轻局部的应力刺激,有助于炎症的消退。
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避免其进行过度剧烈的运动,防止加重肌腱的损伤,因为儿童的肌腱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谨慎对待。
2.物理治疗
热敷:适用于大多数年龄段的患者,一般可采用温毛巾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腱的紧张状态,对于改善炎症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有一定帮助。但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可能存在神经病变,对温度的感知不敏感,热敷时要特别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
超短波治疗:利用高频电磁波作用于病变部位,能深入组织内部促进炎症吸收。不同年龄患者的治疗参数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能量要相对较低。超短波治疗可以加速局部的新陈代谢,减少炎症介质的堆积,从而缓解钙化性肌腱炎的症状。
超声波治疗:通过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来改善肌腱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调整功率和时间,比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治疗强度需适当降低。超声波能够帮助破碎钙化的肌腱组织,促进其吸收。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对于成年患者,可选用如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要注意,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加重溃疡风险,需谨慎评估。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儿童患者一般不优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除非在医生严格评估后,利大于弊时才考虑使用,且要选择儿童专用的剂型,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三、介入治疗
1.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
适用于部分患者,通过超声精准定位钙化部位,用细针穿刺抽吸钙化物质。对于年轻且钙化范围相对局限的患者,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减轻钙化对肌腱的刺激。但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不同年龄患者的操作要根据其解剖特点进行调整,儿童的组织更娇嫩,操作需更加精细。
2.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治疗
利用冲击波的机械效应破坏钙化组织。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能量的选择不同。例如,老年患者骨质相对疏松,能量要适当降低。体外冲击波可以促使钙化灶的分解和吸收,缓解肌腱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症状。
四、手术治疗
1.开放手术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患者,可考虑开放手术。手术方式主要是切除钙化的肌腱组织。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肌腱再损伤等。对于老年患者,手术创伤的恢复相对较慢,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要更加谨慎,需综合考虑手术对其未来肌腱功能发育的影响。
2.关节镜手术
相比开放手术,关节镜手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通过关节镜进入关节腔,精准去除钙化组织。不同年龄患者的关节镜操作要根据其关节结构和病变情况进行调整,儿童患者的关节腔较小,操作要格外精细,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