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矫正方法包括传统手术矫正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传统手术矫正有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分别适用于大部分鼻中隔偏曲患者等情况,手术有不同麻醉方式及时间等情况;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有优势及原理,手术操作有要点,对不同年龄、性别、有基础病史或生活方式因素影响的患者有相应要求。
一、传统手术矫正
1.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适用情况:适用于大部分鼻中隔偏曲患者,尤其是鼻中隔骨和软骨部偏曲者。通过切除部分偏曲的软骨和骨组织来矫正鼻中隔形态。手术原理是在鼻中隔两侧做黏膜切口,分离黏膜瓣后,切除偏曲的骨质和软骨,然后对黏膜进行缝合。该手术的依据是通过去除异常的鼻中隔结构,恢复鼻腔的正常通气和结构。在不同年龄层中,对于成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好能耐受手术的情况下可考虑此术式;对于儿童患者,需谨慎评估,因为儿童鼻中隔仍在发育中,手术可能影响其正常发育,除非有严重的影响呼吸等危及生命健康的情况才考虑。
手术过程相关因素:手术需要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具体麻醉方式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和手术复杂程度决定。对于成年患者,全身麻醉下手术视野更清晰,操作更方便;对于儿童,局部麻醉可能更安全,但要考虑儿童的配合程度。手术时间一般在1-2小时左右,具体时间因偏曲程度而异。
2.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
适用情况:与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类似,也是针对鼻中隔骨和软骨部偏曲。该术式相对更注重保留更多的鼻中隔结构,减少对鼻中隔正常生理功能的过度破坏。在不同性别方面,男女患者均可适用,依据是其手术原理适用于不同性别的鼻中隔偏曲情况。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患有高血压等疾病,需要在病情控制稳定后才能进行手术,以降低手术风险。例如,高血压患者血压需控制在160/100mmHg以下才能考虑手术,因为手术中血压波动可能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1.手术优势及原理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利用鼻内镜可以更精准地观察鼻中隔偏曲的部位和程度,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通过鼻内镜的照明和放大作用,医生能够准确地分离黏膜瓣、切除偏曲组织,相比传统手术,能更精细地操作,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其原理是借助鼻内镜的辅助,精准定位偏曲的鼻中隔结构,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在年龄方面,对于成年患者,鼻内镜下手术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因为成年患者鼻腔结构相对稳定;对于儿童患者,若病情需要手术,在严格评估后,也可考虑鼻内镜下手术,因为其创伤小的特点相对更适合儿童,但同样要谨慎评估手术对儿童鼻腔发育的影响。在性别方面,男女患者均可应用,依据是鼻内镜下手术的操作原理适用于不同性别的鼻中隔偏曲矫正。对于有生活方式因素影响的患者,如长期吸烟的患者,需要在手术前戒烟一段时间,一般建议术前2周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鼻腔黏膜的血液循环和愈合,增加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2.手术操作要点
首先通过鼻内镜观察鼻中隔偏曲情况,确定切口位置,一般在鼻中隔一侧做黏膜切口,然后利用器械分离黏膜瓣,暴露偏曲的骨质和软骨,使用专门的切割器械切除偏曲组织,最后对黏膜瓣进行妥善缝合。手术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鼻腔周围重要结构,如泪囊等。对于患有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1.1mmol/L以下才能进行手术,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术后感染的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