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胫骨骨折后可能出现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肌肉萎缩、生长发育障碍、关节僵硬等问题,畸形愈合与复位质量等因素有关,创伤性关节炎因关节面受损引发,肌肉萎缩由活动减少致废用性萎缩,骨骺损伤可致生长发育障碍,长时间固定易致关节僵硬,需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预防和康复措施。
一、畸形愈合
1.发生情况:小孩胫骨骨折后若复位不良或固定不牢固等,可能出现畸形愈合。比如骨折端成角、旋转或短缩畸形等。从生长发育角度看,小孩处于骨骼生长阶段,骨折畸形愈合可能影响肢体外观及功能,因骨骼仍在生长,畸形可能随生长进一步发展。例如,若骨折端有轻度成角,在儿童生长过程中,骨骼的塑形能力虽有一定作用,但严重的成角畸形可能超出塑形范围,导致肢体不等长或外观异常。
2.影响因素:骨折治疗时的复位质量是关键因素,若初始复位不佳,后续畸形愈合风险增加。另外,小孩自身的生长潜力及骨折部位的血运等也有影响,血运良好的部位相对畸形愈合风险可能较低,而血运较差的部位则更易出现畸形愈合情况。
二、创伤性关节炎
1.发病机制:小孩胫骨骨折后,关节面受损可能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因为胫骨骨折若累及关节面,会破坏关节软骨的完整性,导致关节软骨磨损、退变等。在儿童时期,关节仍在发育中,创伤性关节炎会影响关节的正常功能,导致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例如,当关节面不平整时,关节在活动过程中受到异常应力,加速软骨的损伤,进而引发关节炎。
2.表现及影响:患儿会出现关节疼痛,尤其在活动后加重,可能影响正常的行走、奔跑等活动。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小孩,还可能影响肢体的正常生长和功能发育,导致步态异常等问题。
三、肌肉萎缩
1.产生原因:小孩胫骨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疼痛,患儿活动减少,导致受伤肢体的肌肉废用性萎缩。儿童的肌肉处于生长阶段,长期不活动会使肌肉纤维变细,肌肉力量下降。比如,骨折后患儿需要长时间制动,受伤肢体的肌肉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就会逐渐发生萎缩。
2.后果及应对:肌肉萎缩会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导致肢体力量减弱,影响患儿的行走能力等。在康复过程中,需要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的主动和被动运动等,以预防和减轻肌肉萎缩的程度。例如,早期可以进行患肢的肌肉等长收缩训练等,随着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和训练强度。
四、生长发育障碍
1.可能情况:如果胫骨骨折损伤了骨骺,可能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骨骺是骨骼生长的重要部位,小孩的骨骺若受到骨折的影响,可能导致患肢生长迟缓、肢体不等长等问题。不同部位的骨骺损伤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不同,比如胫骨近端或远端的骨骺损伤,可能会明显影响下肢的生长。
2.监测与处理:需要密切监测患儿患肢的生长情况,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等。一旦发现有生长发育障碍的迹象,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矫正等,但手术的选择和实施需要非常谨慎,充分评估利弊。
五、关节僵硬
1.形成原因:胫骨骨折后长时间固定,关节活动减少,容易导致关节僵硬。儿童的关节囊、韧带等组织相对较松弛,但长期固定也会使关节周围的组织发生粘连等情况。例如,膝关节在骨折固定期间,关节的屈伸活动受限,就可能引起关节僵硬。
2.预防与康复:在骨折固定期间,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关节功能锻炼,如进行未固定关节的活动以及固定关节的渐进性活动等,以预防关节僵硬的发生。如果已经出现关节僵硬,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帮助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