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是常见皮肤问题,属痤疮轻中度表现,分为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白头粉刺是毛囊皮脂腺导管被角质细胞堵塞,皮脂堆积形成,外观白色或肤色小丘疹,不易挤出内容物;黑头粉刺是堵塞毛囊口的皮脂氧化形成,顶部黑色。其形成与皮脂腺分泌过多(雄激素水平升高是重要因素,儿童先天性疾病、成人内分泌疾病可致)、毛囊导管角化异常(遗传、药物、过度清洁可致)、微生物感染(痤疮丙酸杆菌分解皮脂产游离脂肪酸致炎症,皮肤油脂多、环境不清洁易加重,不同年龄机制有差异)相关。
粉刺的分类及特点
白头粉刺:又称为闭合性粉刺,看起来是稍稍隆起的白头小疙瘩,主要是由于毛囊皮脂腺导管被角质细胞堵塞,皮脂无法正常排出,在毛囊口堆积形成。其特点是外观为白色或肤色的小丘疹,表面光滑,不易挤出内容物。好发于面部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青少年群体较为常见,这与青春期皮脂腺分泌活跃有关,雄激素水平升高会促使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增加,从而增加白头粉刺的发生风险。对于儿童来说,如果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糖高脂饮食等也可能诱发;女性在月经周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波动,也可能出现白头粉刺增多的情况。
黑头粉刺:也叫开放性粉刺,是堵塞在毛囊口的皮脂氧化后形成的,表现为黑色的小丘疹,顶部呈黑色,这是因为皮脂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所致。其形成机制同样是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堆积,只是由于毛囊口开放,被氧化后呈现黑色。黑头粉刺同样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区域,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压力过大等会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皮脂腺分泌,增加黑头粉刺的发生概率;有吸烟习惯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影响皮肤的微循环,也可能对粉刺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但青少年时期由于皮脂腺功能活跃更为常见,女性相对男性可能在某些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等激素变化时更易出现。
粉刺的形成机制相关因素
皮脂腺分泌过多:雄激素水平升高是导致皮脂腺分泌过多的重要因素,在青春期,体内雄激素分泌增加,刺激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量显著增多,这是青少年粉刺高发的关键原因之一。对于儿童,如果存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疾病,也会导致雄激素异常升高,引发皮脂腺分泌过多,出现粉刺;成人中女性如果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也会出现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导致皮脂腺分泌增加,长粉刺。
毛囊导管角化异常:毛囊口角化过度时,角质细胞增生、堆积,会堵塞毛囊皮脂腺导管,使得皮脂排出受阻,形成粉刺。遗传因素会影响毛囊导管的角化过程,有家族痤疮史的人更容易出现毛囊导管角化异常的情况;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毛囊导管角化异常,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诱发粉刺;生活中过度清洁皮肤,尤其是使用清洁力过强的产品,可能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间接影响毛囊导管的角化,导致粉刺形成。
微生物感染:痤疮丙酸杆菌在粉刺形成中起到一定作用,它会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及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加重粉刺的症状。皮肤表面的微生物群落平衡被打破时,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就容易导致粉刺炎症加重。比如皮肤油脂分泌多的情况下,更适合痤疮丙酸杆菌生长繁殖;长期处于不清洁的环境中,也会增加微生物感染导致粉刺加重的风险。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由于皮肤的免疫功能、皮脂腺分泌状态等不同,微生物感染导致粉刺的机制表现略有差异,儿童皮肤屏障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微生物侵袭引发粉刺炎症;老年人皮肤代谢缓慢,微生物感染引发粉刺的情况相对较少,但如果有基础疾病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也可能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