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老年人因食管相关结构功能变化易出现)、食管清除能力降低(食管蠕动异常及长期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影响)、胃排空延迟(如糖尿病患者因自主神经病变等易发生)、咽喉部防御机制异常(老年人黏膜纤毛运动功能下降等)、饮食因素(长期食用特定食物及不良进食习惯)、其他因素(肥胖使腹腔内压升高、某些全身性疾病影响等)。
一、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
1.解剖结构与功能:下食管括约肌(LES)是食管末端约3-4cm长的环形肌束,正常情况下处于收缩状态,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当LES压力降低时,如老年人因食管蠕动功能减退等因素,LES不能有效关闭,就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包括胃酸等反流至食管,进而可能向上到达咽喉部引发反流性咽喉炎。
2.年龄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食管蠕动功能、LES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一定变化,LES压力降低的概率增加,所以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相关的反流性咽喉炎。
二、食管清除能力降低
1.食管蠕动异常:正常情况下,食管蠕动可将反流至食管的内容物有效清除。如果存在食管蠕动异常,比如某些疾病导致食管蠕动减弱,那么反流至食管的胃内容物不能被及时清除,就会延长其在食管内的停留时间,增加反流至咽喉部的风险。例如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食管的神经调节,导致食管蠕动功能异常。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酒精等成分会影响食管蠕动功能,使食管清除反流物的能力下降,从而增加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病风险。
三、胃排空延迟
1.机制:胃排空延迟会使胃内食物和胃酸等潴留,胃内压力升高,当胃内压力超过LES压力时,就更容易发生反流。常见于一些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糖尿病性胃轻瘫会导致胃排空延迟,进而引发反流性咽喉炎。
2.基础疾病与年龄: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自主神经病变等原因,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较高,而糖尿病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病,所以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因胃排空延迟增加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病风险。
四、咽喉部防御机制异常
1.咽喉部清除功能减退:咽喉部的黏膜纤毛运动、吞咽反射等清除机制可以帮助清除进入咽喉部的异物和反流物。如果这些清除功能减退,比如老年人咽喉部黏膜纤毛运动功能下降,那么反流至咽喉部的胃酸等就不易被及时清除,长期刺激咽喉部黏膜,引发反流性咽喉炎。
2.性别与咽喉部防御:目前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性别差异直接导致咽喉部防御机制异常,但不同性别可能因生活方式等因素间接影响。例如女性如果有过度用嗓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咽喉部的正常防御功能,增加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病风险。
五、饮食因素
1.食物种类影响:长期食用高脂肪、巧克力、咖啡等食物,这些食物可降低LES压力,促进胃酸分泌,从而增加反流的可能性。比如高脂肪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并且延缓胃排空,进而容易引发反流。
2.进食习惯影响:暴饮暴食、睡前吃东西等不良进食习惯会使胃内压力升高,增加反流的几率。例如睡前2-3小时进食,会导致平卧时胃内容物更容易反流至食管及咽喉部。
六、其他因素
1.肥胖因素:肥胖患者腹腔内压力升高,容易压迫胃部,使LES压力降低,促进胃内容物反流。肥胖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情况,不同年龄段、性别的肥胖人群都可能因腹腔内压力升高而增加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病风险。
2.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等,可能通过影响食管等相关结构和功能,导致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生。结缔组织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包括消化系统,进而影响食管的正常功能引发反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