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息肉有症状和体征表现,症状包括吞咽困难、异物感、呕血或黑便,少见呼吸困难;体征一般无明显阳性,严重出血可有面色苍白、乏力等。诊断有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X线钡餐可见充盈缺损但难定性质,CT可清显示位置等,食管镜可直接观察并活检,病理活检是诊断金标准。
一、食管息肉的表现
(一)症状表现
1.常见症状
吞咽困难:较小的食管息肉可能无明显症状,较大的息肉可阻塞食管腔,导致吞咽困难,尤其是进食固体食物时更为明显。这是因为息肉占据了食管的空间,阻碍了食物的正常通过。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进食时的抗拒、进食速度减慢等;成年患者则可能自觉食物下行不畅。
异物感:患者常感觉食管内有异物存在,这种异物感可能持续存在,也可间歇性出现。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出现,但表现形式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例如,女性患者可能更关注自身的身体感受,会更频繁地提及这种异物感;而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表现为哭闹、拒食等间接表现。
呕血或黑便:当息肉表面发生溃疡、糜烂时,可能引起出血,导致呕血或黑便。如果是慢性小量出血,可能仅表现为黑便,大便颜色发黑、发亮,类似柏油样;如果是急性大量出血,则可能出现呕血,呕吐物中含有鲜血或血块。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老年人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出血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需要特别关注。
2.少见症状
呼吸困难:巨大的食管息肉可能向上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较为危急。例如,当息肉体积过大,占据胸腔内较多空间时,会影响气管的正常通气功能。儿童由于气道相对狭窄,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表现,需要立即就医处理。
(二)体征表现
一般情况下,食管息肉患者在体格检查时无明显阳性体征。但如果出现出血导致贫血等情况,可能会有面色苍白、乏力等体征。例如,长期慢性出血引起重度贫血的患者,面色会显得非常苍白,活动后容易出现乏力、气短等表现。
二、食管息肉的诊断
(一)影像学检查
1.X线钡餐检查
表现:X线钡餐检查可发现食管腔内的充盈缺损。息肉在钡剂造影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其大小、形态因息肉的具体情况而异。对于儿童患者,进行X线钡餐检查时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尽量采用合适的曝光条件以减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成年患者一般可以耐受常规的X线钡餐检查。
局限性:X线钡餐检查有时难以准确区分息肉的性质,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2.CT检查
表现: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食管息肉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能够发现较小的息肉,并判断息肉是否有恶变倾向等。对于肥胖患者或胃肠道气体较多影响其他检查的情况,CT检查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在儿童中,CT检查一般用于病情较为复杂、其他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并且需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优势:CT检查对于评估食管息肉的局部解剖关系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二)内镜检查
1.食管镜检查
表现:食管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息肉的形态、大小、部位等。息肉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或有溃疡、糜烂等改变。通过内镜检查还可以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息肉的性质,这是诊断食管息肉的金标准。对于儿童患者,进行食管镜检查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小儿内镜,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食管黏膜;成年患者在检查前需要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等。
病理活检意义:病理活检可以确定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良性的食管息肉一般为鳞状上皮息肉、纤维性息肉等,恶性的相对较少见。如果病理检查提示为恶性息肉,则需要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