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假性囊肿是由胰腺炎症或外伤等致胰液外渗积聚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炎症(急、慢性胰腺炎)和外伤是病因,有腹部包块、腹痛等表现,靠超声、CT、MRI诊断,小无症状者可保守,大、有症状等需手术,儿童和老年患者有其特殊情况,治疗需综合考虑。
一、定义
胰腺假性囊肿是胰腺炎症或外伤等因素后,由胰液外渗积聚,被周围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的囊肿。
二、病因
1.炎症因素
急性胰腺炎是最常见的病因,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组织自身消化,胰液外溢,胰酶激活,引起胰腺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渗出的胰液等积聚,逐渐被周围增生的纤维组织包裹形成假性囊肿。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发展为胰腺假性囊肿。
慢性胰腺炎也可导致胰腺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时胰腺组织反复炎症损伤,胰管梗阻等因素促使假性囊肿形成。
2.外伤因素
腹部外伤,如胰腺挫伤等,可导致胰腺组织破裂,胰液外漏,周围组织包裹形成假性囊肿。
三、临床表现
1.腹部症状
腹部包块:是常见表现,多位于上腹部,大小不一,表面光滑或不光滑,可伴有压痛。
腹痛:可为隐痛、胀痛或钝痛,疼痛程度不一,与囊肿的大小、位置等有关。当囊肿压迫周围组织或合并感染时,腹痛可加重。
2.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若囊肿合并感染时,体温可升高,可达38℃-39℃甚至更高。
消瘦、食欲减退等,长期的胰腺假性囊肿可能影响胰腺的正常功能,导致消化吸收不良,从而出现消瘦、食欲减退等表现。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简便易行的首选检查方法,可发现胰腺区域的囊性无回声区,能初步判断囊肿的大小、位置等情况。例如,超声可清晰显示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CT检查:对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准确显示囊肿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与胰腺的关系等。通过CT增强扫描还可鉴别囊肿与周围血管等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MRI检查:对于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尤其是在鉴别诊断方面,能提供更详细的组织信息。
五、治疗
1.保守治疗
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胰腺假性囊肿,可采取保守治疗,定期进行超声或CT等检查,观察囊肿的变化。部分较小的囊肿可能会自行吸收。但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以及囊肿的大小等情况。
对于存在感染等情况的假性囊肿,可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
2.手术治疗
当囊肿较大(一般直径大于6cm)、出现压迫症状(如压迫胃肠道引起呕吐、腹痛等)、合并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囊肿内引流术(如囊肿-胃吻合术、囊肿-空肠吻合术等)和囊肿外引流术等。囊肿内引流术是将囊肿与胃肠道吻合,使囊液引流入胃肠道,是常用的手术方式;囊肿外引流术主要用于病情危急、不适宜行内引流术的患者,但外引流术后容易形成胰瘘等并发症。
六、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患者
儿童胰腺假性囊肿相对较少见,多与胰腺炎、外伤等有关。儿童患者在诊断时需特别注意与其他儿童腹部囊性病变相鉴别。治疗上,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需更加谨慎,保守治疗时要密切监测囊肿变化,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术后要加强护理,注意营养支持等。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诊断胰腺假性囊肿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检查和治疗的影响。治疗上,保守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基础疾病的影响;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降低手术风险。例如,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加强术后的呼吸管理、营养支持等,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