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撕脱性骨折需从病史与症状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三方面进行。病史与症状询问要了解受伤情况及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包括局部体征和特殊试验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初步筛选,儿童有特殊表现)、CT(进一步明确,儿童需注意辐射)、MRI(评估软组织情况,儿童有相应特点)。
关注症状表现:患者通常会有受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压痛,受伤部位可能出现活动受限。例如,若发生在踝关节的撕脱性骨折,患者会感到踝关节局部疼痛、肿胀明显,行走困难,按压受伤部位时疼痛加剧。不同部位的撕脱性骨折症状有一定差异,如发生在手指的撕脱性骨折,可能表现为手指相应部位的疼痛、肿胀,影响手指的屈伸活动等。
体格检查
局部体征检查:观察受伤部位有无明显的畸形、皮肤有无瘀斑等。例如,对于膝关节的撕脱性骨折,可能会发现膝关节周围的肿胀、瘀斑,通过触摸可以感知局部是否有异常的隆起、压痛以及波动感等。检查受伤部位的关节活动度,判断活动受限的程度和方向,这有助于初步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涉及的关节结构。
特殊试验检查:某些部位的撕脱性骨折有特定的体格检查试验。比如,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附着处的撕脱性骨折,可能会进行距骨倾斜试验等;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附着处的撕脱性骨折,可能会进行前抽屉试验等。这些特殊试验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撕脱性骨折以及涉及的韧带等结构情况,但试验结果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初步筛选:X线是诊断撕脱性骨折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大多数撕脱性骨折在X线平片上可以显示出骨质的撕脱影,能够看到从骨上分离的小骨片以及骨折的大致位置。例如,对于常见的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X线片上可清晰看到肱骨大结节处有小骨片分离。但X线检查对于一些无明显移位的微小撕脱性骨折或者某些特殊部位(如骨盆等复杂部位)的撕脱性骨折可能存在漏诊的情况,因为X线是二维投影,可能会有重叠影干扰。
不同年龄的X线表现差异:儿童的骨骺在X线片上有特殊表现,骨骺尚未完全闭合时,撕脱性骨折可能表现为骨骺与干骺端的分离,需要与正常的骨骺线等进行鉴别。儿童的骨骼生长发育较快,骨质相对较软,撕脱性骨折的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医生需要更加仔细地观察和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判断。
CT检查:
进一步明确诊断:对于一些X线检查难以明确的撕脱性骨折,CT检查可以提供更清晰的三维结构图像。它能够发现X线平片上不易察觉的微小撕脱骨折,尤其是对于复杂解剖部位的撕脱性骨折,如骨盆、跟骨等部位的撕脱性骨折,CT可以准确显示骨片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例如,跟骨的撕脱性骨折,CT可以清晰看到跟骨上附着的肌肉肌腱牵拉导致的小骨片撕脱情况。
儿童CT检查的注意事项:儿童进行CT检查时需要考虑辐射剂量问题,要在保证诊断准确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合适的扫描参数以减少辐射暴露。同时,儿童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不太配合,需要医护人员进行适当的安抚和协助,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MRI检查:
评估周围软组织情况:MRI对于撕脱性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损伤情况评估有重要价值。它可以显示骨折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是否有损伤、水肿等情况。例如,对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附着处的撕脱性骨折,MRI不仅能看到骨折的情况,还能清晰显示前交叉韧带的损伤程度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水肿范围等。
不同年龄段的MRI特点:在儿童中,由于骨骺的存在,MRI对于骨骺撕脱性骨折的诊断和周围软组织的评估也有重要意义。儿童的骨骺软骨在MRI上有特定的信号表现,医生需要熟悉这些特点来准确判断撕脱性骨折对骨骺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